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机械仪表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由于脑电波信号由无数神经放电构成,使得研究大脑与生理动作刺激之间的关系极具挑战性。根据脑电波与呼吸之间的机理特征,该文采用小波变换分解并重构了局部电位信号的主要成分,采用主成份方法分析了与呼吸相关的脑电波主要成分,分析了子波段与呼吸的强弱关联关系与周期性关系。引入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方法辨识了脑系统的呼吸与局部电位信号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2.
采用激光化学气相沉积法在(100)取向Al_2O_3衬底上制备了第二代高温超导YBa_2Cu_3O_(7-δ)(YBCO)薄膜,研究了前驱体Y(DPM)3、Ba(DPM)2、Cu(DPM)2的蒸发温度对YBCO薄膜成分的影响规律。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背散射电子显微镜对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YBCO薄膜样品成分中含有以下化合物:YBCO、CuYO_2、Cu_2O、Cu_4O_3、Y_2O_3、CuO、CuBaO_2、BaY2O_4、Ba_2Cu_3O_x。在激光功率为130 W,沉积温度为1 123 K,腔体压强为1 kPa,前驱体蒸发温度分别为TY=453 K、TBa=603 K和TCu=453 K的条件下制得成分较单一的c-轴取向YBCO薄膜。同时结果表明载流气Ar气的流速对薄膜成分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微流量传感器是有着功耗低、响应快、精度高等优点,在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生物研究、临床诊断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量热微流量传感器是通过测量加热器上下游温差来确定流速的,然而当流速超过一定范围后温差响应将不会随流速的增大,限制了流量传感器的量程。本文首先数值模拟了在大流率跨度下(0~160 SCCM)下温差对流速的响应,发现当扩散作用占主导时温差对流速的响应几乎是线性的;随着流速的增大,温差的响应逐渐降低,呈非线性;当流速进一步增加时温差的响应趋于饱和,量热工作模式失灵。然后,在数值模拟基础上提出了在大流速下采用热线工作模式,而中小流速下依然采用量热模式的双模式微热流量传感器。最后,采用0.18μm CMOS-MEMS的工艺制作了微传感器,并以灵敏度为准则划定了工作模式的切换阈值,与标准流量计比较后发现误差在2%之内,符合实际应用要求,但量程扩大了一倍。  相似文献   
4.
三相交流异步电机控制系统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原理,对三相异步交流电机矢量控制系统控制过程进行MATLAB仿真,根据交流电机坐标变换及矢量控制理论提出异步电机在任意同步旋转坐标系下仿真结构图的建模思想,提出一种按“角速度—定子电流—转子磁通”为状态变量在动态坐标系下的动态结构图.利用该结构图可以方便的构成电机的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激光化学气相沉积法在Al2O3基底上以49μm·h-1的沉积速率高速制备了c-轴取向的YBa2Cu3O 7-δ薄膜,其中,激光功率为133 W,沉积温度1103 K,腔体压强800 Pa。研究了前驱体蒸发温度及薄膜退火温度对薄膜电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Ba、Cu、Y前驱体加热温度分别为603、478、459 K时制备的薄膜在经813 K高温热处理12 h后,临界温度可达83 K。  相似文献   
6.
对伊犁二电的工业废水回收利用减排改造方案进行研究,分析改造前伊犁二电全厂的用拂排系统状况。研究改造方案的技术特点及经济性,总结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对新疆其他火电厂开展废水回用减排改造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此协议基于PMI平台提出了新的"先验证策略"代替现有的"后验证策略",重点描述了"先验证策略"为PMI平台在功能和效率方面所带来的优势.这种策略增强了基于PMI平台协议的时效性,增加了可靠的非实时处理功能,使PMI平台的操作更加简单、高效.通过性能分析,说明该新协议安全可靠,执行效率高.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国防知识产权区别于一般知识产权的特性,以及国防知识产权与武器装备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分析了国防知识产权在装备转产和批量生产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国防知识产权运用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为武器装备转产与批量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和Internet的迅速发展,黑客们通过安全漏洞制造的各类新型风险,是日益增长的网络安全威胁的主要来源。互联网在提供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的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产生了私有信息和数据被破坏或侵犯的可能性。为保证信息网络系统不受黑客和工业间谍的入侵,促使我们不断的探索网络的安全保护。如何进行入侵检测与保护信息安全,成为目前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对数年的计算机网络维护实践经验与研究进行了扼要总结,对构建一个安全的计算机网络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