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质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传统的有线水质监测系统进行水环境污染检测时,存在监测点数量多、监测时间长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质监测系统。通过无线传感器节点对被监测水域进行水质参数的数据采集,将采集到的数据经过Zigbee网络进行汇总及处理,并经过GPRS网络及时地远程传送给监管部门,从而实现对河流水质情况的实时、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对水质监测系统的软硬件电路设计进行介绍,并实现对系统的软硬件连调。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能够满足组网要求,可较好地应用于水质监测领域。  相似文献   
2.
利用闪式提取法提取落叶松树皮中的原花青素。研究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落叶松树皮中原花青素提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实验对结果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闪式提取法提取落叶松树皮中原花青素的优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1∶25(g/mL),提取时间为4min,提取温度40℃。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原花青素得率达11.42%。该方法操作简单、速度快、得率高,适用于落叶松树皮中原花青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技术,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测定硒含量的方法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15种农产品中的硒含量进行了快速准确的测定。结果表明:最优工作参数为硼氢化钾浓度1.5%,盐酸介质浓度10%,载流盐酸浓度5%。该方法的相对误差0.20%,加标回收率在98.50%~104.8%之间。准确检测了15种农产品中的硒含量,为研究农产品硒含量提供理论依据,为人们合理摄入富硒食品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
磷酸酯板栗淀粉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板栗淀粉为原料,磷酸二氢钠为酯化剂,尿素为催化剂,采用半干法,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对磷酸酯板栗淀粉的工艺优化及其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磷酸酯板栗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二氢钠用量7%,反应温度146℃,反应时间140min,pH6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磷酸酯板栗淀粉的表观黏度达33.69Pa·s,较原淀粉表观黏度提高了208.99%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淀粉分子上羟基与磷酸基团发生酯化反应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板栗淀粉经改性后,其颗粒出现凹陷和破损的痕迹,部分颗粒内部受侵蚀出现凹陷甚至断裂.  相似文献   
5.
利用闪式提取法提取落叶松树皮中的原花青素。研究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落叶松树皮中原花青素提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实验对结果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闪式提取法提取落叶松树皮中原花青素的优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1∶25(g/mL),提取时间为4min,提取温度40℃。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原花青素得率达11.42%。该方法操作简单、速度快、得率高,适用于落叶松树皮中原花青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6.
不同取代度板栗淀粉磷酸酯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改变板栗淀粉酯化反应的时间,制得不同取代度的板栗淀粉磷酸酯,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板栗淀粉颗粒表面光滑,可见椭圆形、三角形、梨形等;改性后,淀粉颗粒出现不同程度凹陷、破损和裂痕。同时,随着取代度的增加,其透明度、溶解度、膨胀度增加,冻融稳定性提高。质构分析显示,改性后,其凝胶的硬度、脆裂性、胶黏性和咀嚼性降低,内聚性和黏附性增大。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显示,改性后,其糊化初始温度、吸热高峰温度和糊化最终温度降低,糊化热焓值显著变小。糊化特性显示,改性后的淀粉糊黏度提高,糊化温度降低,黏度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板栗淀粉为原料,磷酸二氢钠为酯化剂,尿素为催化剂,采用半干法,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对磷酸酯板栗淀粉的工艺优化及其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磷酸酯板栗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二氢钠用量7%,反应温度146℃,反应时间140min,pH6。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磷酸酯板栗淀粉的表观黏度达33.69Pa·s,较原淀粉表观黏度提高了208.99%。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淀粉分子上羟基与磷酸基团发生酯化反应。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板栗淀粉经改性后,其颗粒出现凹陷和破损的痕迹,部分颗粒内部受侵蚀出现凹陷甚至断裂。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闪式提取栗叶蛋白的工艺。运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栗叶蛋白得率为实验指标,研究料液比、pH、闪提温度以及闪提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栗叶蛋白得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栗叶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7(g/mL),pH11,闪提温度50℃,闪提时间3.6min。在本实验中4个因素对栗叶蛋白提取得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pH>闪提时间>闪提温度>料液比。在此条件下,栗叶蛋白提取得率达到11.89%。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