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调机组的控制调节不仅对风机能耗有重要影响,而且会影响水系统的健康运行.通过对一个案例的具体分析,归纳了影响空调机组运行的三个关键因素:调节过程的时间步长是否与控制对象的惯性相一致;是否具备调节风量的手段;控制是否考虑各空调机组之间的影响.对空调机组的运行优化应从这三方面着手.介绍了具体的改造案例和节能收益.  相似文献   
2.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综合了多项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涉及到智能围护结构、自然通风、个性化空调末端装置、湿度独立控制的送风方式、楼宇式热电联供系统、太阳能利用、监测和控制系统等多相关技术是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的集成平台,本文对示范楼的节能设计和方案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现有空调系统传感器故障检测方法在实时性、适应性等方面的不足,基于建筑无中心智能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诊断传感器慢漂移故障的无中心算法。依据基本物理原理建立约束方程,检验各个变量测量值的一致性,并通过各相邻节点的相互协作,借鉴Hopfield网络中能量函数等相关分析,实现传感器故障检测。该算法无需构建中心节点,不必增加硬件或时序冗余,使数据在系统底层就能自组织地完成诊断,具有并行性和简单性的特点,方便工程实施。以冷冻水二次泵系统为例,对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单个或多个传感器故障的检测,使空调系统传感器故障检测问题得到更合理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该示范楼的建设运用了多项节能技术和产品.包括智能围护结构,自然通风、个性化空调末端装置、湿度独立控制的逆风方式.楼宇式热电联供系统、太阳能利用、检测和控制系统等.简要介绍了该建筑的节能设计和方案。  相似文献   
5.
逆向混水是二次泵系统中的常见问题,逆向混水会导致二次侧供水温度上升、末端制冷能力下降、水泵能耗大幅增加等.用仿真软件再现了逆向混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逆向混水产生的条件,以及冷水泵控制和末端调节对逆向混水的影响.指出制冷量不足是逆向混水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群体智能系统通过邻居个体的信息交互实现群体级别的应用任务,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灵活性.与此同时,大多数开发人员难以对分布式、并行的个体交互机制进行描述.一些高级语言允许用户以串行思维方式、从系统全局角度来编程并行的群体智能计算任务,而无需考虑通信协议、数据分布等底层交互细节.但面向用户、全局声明式的群体智能系统应用程序与个体并行执行逻辑存在的巨大语义差距,使得编译过程复杂进而导致应用程序开发效率不高.本文提出了一个编译系统及其支撑工具,支持将高级的群体智能系统应用程序转换为安全、高效的分布式实现.该编译系统通过并行信息识别,计算划分,交互信息生成技术,将面向系统全局、串行编程的群体智能应用程序编译为面向个体独立执行的并行目标代码,从而使用户不必了解个体间的复杂交互机制.设计了一种标准化中间表示,将复杂群体智能计算任务转换为群体智能算子和输入输出变量组合而成的标准化语义模块序列,其以独立于平台的形式表示源程序信息,屏蔽了目标硬件平台的异构性.在一个群体智能系统案例平台中部署和测试了该编译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将群体智能应用程序编译为平台可执行的目标代码并提升应用程序开发效率,其生成的代码在一系列基准测试中具有比现有编译器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从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介绍了清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建筑自动化课程的教学探索.课程以一系列实际工程问题为线索,通过4个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教学循环,引导学生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9.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综合了多项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涉及到智能围护结构、自然通风、个性化空调末端装置、湿度独立控制的送风方式、楼宇式热电联供系统、太阳能利用、监测和控制系统等多相关技术是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的集成平台,本文对示范楼的节能设计和方案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矿热电炉微硅粉的产生、物理化学性质、其在水泥、混凝土、耐火材料、冶金、化工等方面对微硅粉的应用和发展现状进行论述以及对微硅粉的研究做下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