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8篇
建筑科学   65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3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多数滑坡的降雨入渗汇水区在滑坡后缘山坡,后缘的地下水入渗才是导致滑体地下水上升的关键因素。通过气驱水理论分析,并依据土体具有随饱和度降低导水性迅速降低的特性,提出利用充气驱水法在入渗路径上形成含有压气体的非饱和区截水帷幕的构想,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和物理模型试验,得出充气截水减渗效果明显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强降雨作用下的浅层滑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实测和室内物理力学试验结果以及工程实践,研究强降雨作用下浅层滑坡稳定性系数与滑面带抗剪强度指标及滑体饱水面积比三者的关系,建立其数理统计相关式。依据建立的数理统计相关式,对采用不分离接触弹塑性有限元强度折减算法分析强降雨作用下浅层滑坡稳定性的难处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首先,可以利用建立的数理统计相关式,选择不同滑体饱水面积比求出强降雨时滑面带的等效抗剪强度指标,作为不分离接触弹塑性有限元强度折减算法中滑面带上接触单元的抗剪强度指标;然后,采用该算法分析强降雨作用下的浅层滑坡稳定性,通过建立的数理统计相关式计算滑坡的稳定性系数,为该类型浅层滑坡稳定性分析和较准确地预报提供更加可靠和充分的依据。研究结果揭示了强降雨对浅层滑坡变形解体和破坏的作用机理,表明强降雨是诱发浅层滑坡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粒子群算法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岩爆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爆是岩石深部开挖中一种常见的工程地质灾害。为评价岩爆发生的可能性,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PSO-GRNN模型)的岩爆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已有岩爆数据,通过神经网络技术建立回归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减少人为因素对神经网络设计的影响。据此方法,在能量理论的基础上,选取洞壁围岩最大切向应力、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能量指数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国内外26组已有工程数据建立岩爆预测的PSO-GRNN模型。通过对苍岭隧道和冬瓜山铜矿岩爆预测的工程实例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所提方法可为类似工程的岩爆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红岩滑坡双排抗滑桩施工过程中前、后排抗滑桩锚固深度的选取问题,基于FLAC3D程序,建立简化的双排抗滑桩数值计算模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通过在滑坡体边界施加位移的方法模拟作用在抗滑桩上的水平推力,对前排和后排抗滑桩锚固深度变化时双排抗滑桩侧向位移、弯矩、剪力和抗滑力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前排或后排抗滑桩锚固深度的变化对双排抗滑桩的侧向位移、弯矩、剪力和抗滑力有显著影响,且该影响与所施加的边界位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地脉动在福州市区地基土层场地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实际观测资料研究了福州市区的地脉动特征以及地脉动频谱特性与场地有关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脉动的频谱特性能够反映覆盖层厚度和地基土刚度的变化:可以通过研究场地地脉动的特性来评价研究区岩土的动力特性:可以通过建立场地土覆盖层厚度、剪切波速与地脉动卓越周期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它们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6.
降雨入渗对边坡性状影响的模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构建不同坡角边坡物理模型分别进行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对坡体进行分层监测。采用自动水份传感器测定坡体不同位置处含水率;用光纤传感器测定坡体内不同深度处应变;用压力盒测定坡体前端不同深度处推力。得到在降雨入渗作用下边坡性状的变化规律:①边坡坡体含水率、坡前推力、坡体变形在降雨期增大,雨后随时间逐渐减小。②受降雨入渗作用影响,土体含水率增长由坡面开始逐渐向下发展,坡体表层附近的含水率变化最大,底层变化最小。坡前推力、坡体变形在坡体深度方向上,由浅入深受降雨影响逐渐减弱,即表层受影响最大,底部受影响最小,这解释了降雨诱发的均质土坡破坏容易出现在浅层的原因。③受相同降雨条件的影响,20°坡角边坡模型产生变化较大,但响应较晚,而10°坡角边坡模型产生变化较小,但响应较早。  相似文献   
7.
地下工程建设的核心,就是围岩与支护共同作用在任何状态或过程都要达到稳定平衡,确保地下工程"基本维持围岩原始状态".地下工程平衡稳定理论体系是用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平衡稳定理论,是理论体系的核心;减小对围岩原始结构扰动的地下工程开挖能量最小原理、对具有稳定性缺陷围岩及时支护的强预支护理论、减小连拱隧道与小净距隧道开挖相...  相似文献   
8.
基于理想点法的基本原理,选取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岩石质量指标RQD、岩体完整性系数Kv、结构面强度系数Kf、地下水渗水量ω作为评价指标,通过特尔菲科学方法确定其权重系数,建立隧道围岩分类模型,并利用广州抽水蓄能电站第1期工程围岩实测资料进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特尔菲–理想点法判别结果与实际围岩类别大致相同,且和人工神经网络判别结果、突变级数法判别结果基本符合,从而验证了特尔菲–理想点法用于围岩分类是可行的。最后,运用建立的特尔菲–理想点法围岩分类模型对浙江省诸永高速公路西华岭隧道围岩类别进行判别,经计算分析发现,所选洞段围岩判定结果与设计围岩类别相吻合,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用于隧道围岩分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一方法在西华岭隧道中的成功应用,不仅可以为该隧道设计、施工提供参考,同时对以后同类隧道工程围岩分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诸永高速公路滑坡的现场监测和勘察资料分析,初步确定了滑动面位置。然后假定滑动面原状土与重塑土力学参数比值ξ,反演获得比较符合坡体实际变形情况的滑动面抗剪强度参数。在此基础上,模拟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坡脚开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揭示其变形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10.
隧道环形开挖时核心土合理长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预留核心土工法的科学应用,对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法中核心土合理长度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了核心土长度变化对围岩塑性区、掌子面纵向位移及拱顶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