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微观土地利用影响背景下碳排放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连续逼近法及交通周转量计算方法,在分析城市微观土地利用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将城市土地利用与碳排放相结合的数字评测模型.依据该模型,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对双园区土地利用模式带来的"无为"碳排放进行了评测.结果表明,该评测模型可以对微观土地利用背景下双园区单位由于所采用交通方式不同而带来的碳排放量进行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0~2006年彭州市耕地统计数据,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模型和GIS方法研究了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彭州市耕地以灌溉水田及旱地为主,且受地形地貌和区域条件的影响,空间分布差异明显.6年间研究区耕地面积基本持平,但不同年份间差异较大.耕地土壤中其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升高,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也在普遍升高,且土壤中氮、磷的增加从一定程度上看是大量施用化肥的结果.其本身也是重要的有机污染物质,因而,经综合分析,可以认为彭州市耕地的整体质量是处于一种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ASTER影像的高山峡谷区主要地类自动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山峡谷地区遥感图像变异较大的特点,通过分析高山峡谷区的光谱结构特征,利用比值植被指数R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数字高程模型DEM等数据资料,结合综合阈值法,设定合适的阈值,得到分类单体图的二值化图像,并最终在ArcGIS9.0平台上进行单体图像的合成与输出。与传统最大似然法的分类结果相比,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同物异谱”、“异谱同物”等现象对分类结果带来的影响,提高了高山峡谷区地表覆盖分类的精度,得到了试验区较为可靠的遥感分类图像。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处理养猪废水氨氮的高效吸附剂,以Ca(OH)_2、NaOH和KOH为碱激发剂分别制备CA-X、NA-X和K-X 3种改性埃洛石吸附剂,通过SEM和FT-IR分析其表面特征变化,并探讨其在不同投加量、pH、时间条件下的氨氮吸附特点及热力学、动力学吸附过程。结果表明,改性后CA-X、NA-X和K-X孔隙明显增多,其对氨氮的去除率均随投加量增加呈对数趋势增长。在25℃、投加量15 g/L、初始pH 8.3、接触时间120 min时,三者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9.66、16.33和14.75 mg/g,较改性前分别提高6.8、5.7和5.1倍。Langmuir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最适于模拟它们对氨氮的等温吸附过程和动力学过程,吸附过程受离子交换和颗粒内扩散等环节控制。因此,3种碱-热改性埃洛石可作为潜在的去除养猪废水氨氮的吸附剂并有效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四川省雨城区采集侏罗系沙溪庙组(J2s)、侏罗系遂宁组(J3s)、侏罗系蓬莱镇组(J3p)、白垩系夹关组(K2j)等地层9种母质上发育的耕地土壤样品共55个,并进行土壤性质测定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白垩系夹关组紫色砂岩上发育的耕地土壤较其他紫色母岩上发育的耕地砂粒含量高,pH低,养分含量低;第三系名山群及白垩系灌口组上发育的耕地土壤具有较其他母质高的土壤全钾;青衣江灰色河流冲积物发育的耕地土壤较其他母质发育的耕地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高,第四系冰水沉积物上发育的耕地土壤pH最低,粘粒含量高,土壤有机质及全氮、速效氮较其他母质发育的耕地土壤高.  相似文献   
6.
在ArcGlS8.1软件系统平台上,通过分析四川郫县土壤耕层1981年93个样点和2002年46个样点的有机质含量,研究了该县有机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郫县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从1981年的26.4gkg-1增加到2002年的28.2gkg-1。其区域变化差异为:东部略微下降,中部与西部增加。近21年来水稻土有机质平均含量仅少量增加,而黄壤则增幅明显。距成都市区的远近和推广秸秆还田程度是引起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时空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形模型研究了成都平原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变化特征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成都平原土壤颗粒分形维数(0~40cm)介于2.903~3.005之间.在水平方向上东北方的中江县最大,西南方向的温江区和双流县次之,北方的绵竹市最小.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是反映土壤质地的一个较好的指标,重点反映粘粒含量,其次是粉粒含量.分形维数的变化能很好的表征平原区土壤化学、物理性状的变化趋势,可以作为评价土壤结构、土壤肥力诊断的一个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成都平原主要水耕人为土为例,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典型采样、土壤详查、环境调查和室内理化分析,按照土系划分指标的稳定性、差异性、主导性及综合性等原则,对样区水耕人为土的土系进行了具体划分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四川丘陵区暗紫泥、灰棕紫泥、棕紫泥和红棕紫泥4种主要紫色土电导率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这四种主要紫色土的平均电导率为185.62±44.33μScm-1,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pH和容重与土壤电导率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容重与土壤电导率呈极显著相关,土壤有机质和pH与土壤电导率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川中丘陵区白垩系城墙岩群(K1cg)和侏罗系蓬莱镇组(J3p)两种紫色母岩上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和差异,结果表明:两种紫色岩母质发育的土壤粘粒含量低,而砂粒含量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低,而矿质养分含量丰富;在相同的地形部位上,J3p发育的土壤粘粒、全钾、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高于K1cg发育的土壤,而K1cg发育的土壤pH和土壤全磷均高于J3p发育的土壤,两种紫色岩母质形成的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差异不明显。从丘顶到丘脚,土层逐渐增厚,土壤粘粒含量逐渐递增,砂粒含量逐渐递减;土壤有机质及各种矿质养分含量均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