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多轮分布式混合动力驱动无人驾驶框架车(MHUFV)的功能特点,开发整车控制系统,包括基于双动力源协调的高压上下电管理,考虑多控制节点复杂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以及双输入模式驾驶员指令判定、防滑控制、模式切换和能量分配控制算法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构建MHUFV软件架构,利用快速控制原型(RCP)技术平台,开发整车控制器,并对整车基本性能进行实车测试.结果表明,开发的整车控制器能够满足实车设计需求,在满载极限车速15 km/h时各关键状态量测试结果合理,且在同一运行工况下相比于传统柴油车节油效果达到38%,可以满足当前框架车行业的开发需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残余应力、疲劳寿命的对比,研究了超声波冲击处理对装甲钢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载荷与试验条件下,受到超声处理的高强度装甲钢焊接接头疲劳寿命远远高于未受冲击处理的焊接接头。  相似文献   
3.
Seru生产系统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产业的新型生产模式,但由于流水线向Seru系统转化问题(Line-seru conversion)包含有Seru构建与Seru调度两个相互耦合的子问题,现有算法难以在同时兼顾解的质量与计算效率的情况下对问题进行求解.因此,本文针对流水线向Seru系统转化问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协同进化算法,即在进化算法中加入了协同机制,将Seru构建与Seru调度子问题作为两个子种群利用该机制进行协同进化,从而弥补了现有算法的不足.并且,本文还针对问题特点设计了个体基因编码方式,从而使规划获得的Seru生产系统具有更优的生产性能及均衡性能.实验表明,采用加入了协同机制的进化算法比传统解决流水线向Seru系统转化问题的方法具有更好的性能,本文所提的方法在最小化产品流通时间和劳动时间有较好的性能表现,并且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速摄像系统观测熔滴过渡模式和等离子体形态的变化,并采集焊接过程中的电弧和熔滴图像,利用电弧分析仪记录电弧信号,通过试验深入研究激光功率对CO2激光-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焊(Metal active gas,MAG)电弧复合焊接的电弧形态、焊接稳定性、熔滴过渡频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焊接电流的增加减小了实际热源间距,并且实际热源间距在2 mm附近效果最佳;带电粒子在主辅导电通道内的运动产生扰动或漂移、焊接模式的跳变和过渡模式的改变是电流、电压波形出现紊乱和尖角波形的主要原因;激光的加入降低了熔滴过渡频率和过渡稳定性;焊接电流为160A、180 A时,激光-电弧复合焊接的熔滴过渡频率均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但其过渡频率介于160 A和180 A电弧焊接时熔滴过渡频率之间。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化学腐蚀方法研究了不同焊接参数对堆焊表层腐蚀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堆焊层耐蚀性随堆焊电流I、激光功率P、堆焊速度v的增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I=220 A,P=3.2 kW,v=0.8 m/min时,焊缝氮含量较高,试样表面钝化膜稳定性较好,抗点蚀能力最强.观察试样腐蚀形貌发现,I=260 A或v=0.6...  相似文献   
6.
结合企业"数字工厂"的生产经营模式,构建了特种车辆制造数字化工艺设计能力建设体系,开展了新型号研制数字化工艺设计与技术资源联动、三维数字化工艺设计集成应用及各种模拟仿真分析等技术研究,突破了设计/工艺/制造数据的技术状态协同工作等关键技术,提升了企业工艺设计能力,缩短了新型号产品的研制周期,提升了产品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特种车辆大型构件整体装焊水平差的难题,以大型构件为典型对象开展基于数字化测量的智能装焊技术研究,实施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三维设计、精确定位技术、数字化测量仿真装配调整为一体化集成验证等研究,减少装配过程中的配切与调整,大幅提升特种车辆大型构件装焊一致性和装焊效率,实现大型构件装焊水平的跨越式发展,示范带动行业内特种车辆制造技术大幅提升;同样,对于行业外通过数字化技术集成加强产品制造过程管控,提升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提高制造效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淬火-配分-回火工艺处理钢的三体冲击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淬火-配分-回火"(Q-P-T)工艺对20Si2Ni3钢三体冲击磨料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试验冲击能量从0.5 J增加到3.5 J,试样的磨损失重量先增大后减小,在2.5 J时出现峰;试样经Q-P-T工艺处理后的磨损失重量低于传统淬火回火((Q-T)工艺处理的试样,其主要磨损机制由犁削向应变疲劳转变;经Q-P-T处理的样品在磨损试验后的表面加工硬化层厚度明显高于经Q-T处理的样品.分析认为基体的高塑韧性及其在磨损过程中的形变强化和残余奥氏体的相变强化是Q-P-T工艺处理钢具有较好的抗冲击磨料磨损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对于圆心角180°的圆弧,特别是30°的圆弧零件,传统的测量圆弧半径的方法是通过测圆法、设计专用量具平台测量法和三坐标测量等方法,必要时需要换算处理,测量误差大。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圆弧半径测量尺(专利号为ZL2014 2 0312792.1),可直接读出圆弧半径值,实现了在线检测和工序间测量,并在生产现场加以实施,为圆弧(含整圆)半径直接测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