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究不同大变形等级下层理角度对层状软岩隧道的影响,依托九绵高速全线软岩大变形隧道,通过岩石力学试验确定遍布节理模型参数,基于数值模拟,探究不同软岩大变形等级(轻微、中等、强烈)下层理角度对层状软岩大变形隧道围岩及支护体系受力变形的影响,并通过现场统计的层理角度与大变形情况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层理小角度(0°、15°)与大角度(90°)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受力变形较大,随着大变形等级的增大,层理角度引起的围岩支护变化效果越明显。2)随着层理角度的增大,围岩变形从拱底逐渐转移到右拱腰。围岩变形主要发生在隧道轮廓与层理面相切位置,其中拱底及左拱脚对层理角度变化较敏感。3)初支应力偏向及节理塑性区大致与层理弱面法向一致,随着层理角度的增大,节理的剪切塑性区由拱顶、拱底转移到左拱脚、右拱肩,最终偏移到左右拱腰上下位置;相比初支压应力,初支拉应力对层理角度更敏感,垂直节理增大了张拉剪切破坏塑性区贯通的风险,但剪切破坏塑性区半径反而有可能减小。4)现场的统计规律表现为小角度与大角度大变形等级较高,层理角度为60°以下时,岩层破坏发生在拱腰及拱肩处,随着层理角度的增大,有向拱肩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适应大变形隧道层理特性的定向预加固方法,依托九绵高速大变形隧道,通过岩石试验确定围岩参数,在数值模拟中验证了不同大变形等级及平纵层理角度下通过调整锚杆、超前支护施作角度与小导管间距的定向加固方法效果,3种大变形等级的现场试验段隧道变形均有较明显提升,验证了该方法适用性。结果表明:(1)支护压应力来自围岩变形挤压作用,锚杆、超前支护优化影响锚杆、小导管受力进而改变支护受拉,锚杆小导管优化效果随大变形等级增加而增强;(2)平面层理下,锚杆施作角度定向加固效果显著,强烈大变形采用双层小导管时可考虑超前定向加固,不同层理角度对锚杆、超前支护优化敏感性不同;(3)纵向层理斜向下时,通过增大小导管与纵向层理夹角而进行外插角定向优化;(4)纵向层理斜向上时,寻找围岩变形随小导管间距减小变化速率转折点从而确定最优间距,大变形等级越高、纵向层理倾角越大,最优间距越小。  相似文献   
3.
全机静力/疲劳试验往往需要贴成千上万个应变片,目前贴片位置信息和通道信息的匹配是由人工进行标识、匹配与查错,效率低而且还不能保证准确率。针对上述问题,开发出基于RFID的应变片标识与自动匹配系统,通过在应变片端增加智能端子,采集设备端增加识别模块,并利用测量导线耦合传导测点信息,在软件支持下完成贴片位置信息与通道信息的匹配,从而实现贴片位置信息与应变测量值的透明对应。通过这种方式采集数据及完成数据匹配,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大变形等级层状软岩隧道施工方案,依托九绵高速全线大变形隧道,根据现场施工及效果初步设立对比工况;通过试验确定围岩参数,采用数值模拟对不同工况围岩支护受力变形进行比选验证,确定不同大变形等级工法、超前加固、支护方案,并通过现场施工及结构受力情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现场大变形等级与变形量表现出聚集性;轻微大变形在拱顶、拱腰处变形接近,中等、强烈大变形集中于拱顶或拱腰;轻微大变形宜采用二台阶法,采用加强单层小导管以及长短锚杆结合的方式意义不大;中等大变形宜采用三台阶法,并采用单层小导管(■51,长6 m)以及长短锚杆结合的方式;强烈大变形宜采用三台阶留核心土法,扩大拱顶注浆范围并采用双层初期支护,视工程重要性选用双层小导管以及中管棚的超前加固方式。  相似文献   
5.
潘文韬 《四川建筑》2022,(1):114-117
隧道穿越软弱堆积体会造成开裂掉块等现象因而有必要对软弱堆积体隧道展开研究.文章通过建立三维软弱堆积体-隧道模型,针对软弱堆积体隧道受力变形特征确定其合适经济的注浆范围,并对锁脚锚杆在堆积体隧道中的作用展开研究,相关结论如下:围岩变形与塑性区分布主要集中在软弱堆积体中,拱底处隆起,左右拱肩处产生较大沉降并向上传播至地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法兰盘金属件冲压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对冲压模具进行工艺分析,确定倒装复合模方案.应用Pro/Engineer软件对冲压模具的结构进行三维造型设计,完成三维装配图.导出二维图纸后,应用AutoCAD软件修改为二维标准工程图.应用Mastercam软件完成计算机辅助制造编程,进而完成整套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加工.所...  相似文献   
7.
徐少峰  潘文韬  熊赟  朱扬勇 《计算机工程》2020,46(2):304-308,314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性能良好的代码注释工具能够提高开发效率并降低维护成本。部分研究者将代码注释自动生成看作将源代码翻译成自然语言注释的翻译任务,但仅考虑源代码的序列信息而忽略了代码内部的结构特性。为此,在常见端到端翻译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代码抽象语法树将源代码的结构信息嵌入到编码器解码器翻译模型中,提出一种基于结构感知的双编码器解码器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源代码的序列信息与代码内部的结构特性。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PBMT、Seq2seq模型,该模型的BLEU得分较高,且生成的注释更准确和易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