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轻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水煮加热对鱼肉中四种嘌呤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经过水煮的黄花鱼和鲤鱼中腺嘌呤、鸟嘌呤、黄嘌呤、次黄嘌呤的含量,探索在高温水煮过程中嘌呤含量的变化,希望以此为人们的健康饮食提供科学的指导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检测。将生样品在蒸馏水中煮10、20、30、40、60min,后分别采这5点的子样品。并以三氟乙酸∶甲酸∶水(5∶5∶1)在90℃下水解样品12min,浓缩后以0.02mol/LKH2PO4(pH=4.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DAD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254nm。结果:水煮过程中鱼肉嘌呤含量在10min内迅速降低,10~40min缓慢减低,40~60min保持稳定。鱼汤中嘌呤含量在10min内迅速升高,10~60min缓慢升高。200g鲤鱼中腺嘌呤含量在水煮加热过程中升高,鸟嘌呤含量无明显变化,总嘌呤和次黄嘌呤组分含量下降,200g黄花鱼的总嘌呤及4种嘌呤组分含量在水煮加热过程中下降。结论:鱼肉中嘌呤总含量在水煮加热过程中下降,黄花鱼和鲤鱼中4种嘌呤组分含量在加热过程中变化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肉制品中四种嘌呤含量在水煮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五种经过水煮加工的肉中腺嘌呤、鸟嘌呤、黄嘌呤、次黄嘌呤的含量,研究在高温水煮过程中嘌呤含量的变化,希望以此为人们提供科学的饮食指导。方法: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检测。将猪肉、鸡肉、牛肉、兔肉、鸭肉样品在蒸馏水中煮10、20、30、50、80min,后分别采这五点的子样品。并以三氟乙酸:甲酸:水(5:5:1)在90℃下水解样品12min,浓缩后以0.02mol/LKH2PO4(pH3.8)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DAD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254nm。结果:肉中嘌呤含量10min内迅速降低,10~30min降低缓慢,30~80min趋于稳定;肉汤中嘌呤含量10min内迅速增加,10~50min缓慢增加,50~80min趋于稳定;水煮过程中200g生肉的总嘌呤量在10min内迅速降低30%,10~80min总嘌呤量变换缓慢。结论:肉类制品中的嘌呤在水煮过程中含量有降低趋势,并随时间的延长而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
基于区块链的医疗数据共享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医疗行业现状,不难发现各医疗机构间共享数据困难,因为医疗数据的校验、保存和同步一直是一个难点.病人、医生以及研究人员在访问和共享医疗数据时存在严格的限制,这一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用于权限审查和数据校验.本文提出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医疗数据共享模型,具有去中心化、安全可信、集体维护、不可篡改等特点,适用于解决各医疗机构数据共享的难题.本文详细介绍了模型的组件以及实现原理.将现有医疗机构进行分类,配合使用改进的共识机制实现了方便、安全、快捷的数据共享.此外,通过对比医疗数据共享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本模型的优势以及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