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小型风力发电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高频升压逆变电路的正弦波逆变器,与推挽逆变电路和全桥逆变电路相比,省掉了工频变压器,实现高功率密度逆变,减小了体积,减轻了重量,降低了成本。逆变主电路采用正弦波控制方式,可降低谐波,提高功率因数。控制电路以微处理器PIC16F877A为核心,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台2 kW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逆变器具有较高的效率,输入直流电压范围宽,输出电压失真度较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Delphi语言,通过一简单验证程序的设计过程,深入浅出的对计算机串行端口COM1(或COM2)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其中有Windows系统编程中通信控件和串行端口的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企业目前项目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对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对系统的总体结构进行了设计,并结合Access与VB语言,设计实现了基础信息管理、项目立项、项目计划、任务查询等模块.  相似文献   
4.
西部立井冻结法施工中,冻结壁岩体受到温度场及地应力场的耦合作用。为研究白垩系红砂岩在地应力与温度耦合作用下冻结后的力学性质,利用围压模拟地应力条件,在不同的温度(20℃,-5℃,-10℃,-15℃)及围压(0,2,4,6,8 MPa)下对红砂岩试样进行冻结处理,并在相同的围压下测试其冻结后的三轴力学性质,分析冻结围压及冻结温度对红砂岩冻结力学性质的影响,并就红砂岩冻结过程中地应力的影响机制进行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冻结时的围压可以提高红砂岩的冻结程度,红砂岩强度、弹性模量相对无围压冻结增加,泊松比下降。随温度降低,红砂岩的黏聚力、内摩擦角、起裂及扩容应力水平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但黏聚力增加幅度更大。红砂岩冻结后,弹性阶段相对变长,塑性阶段变短,塑性变形储备能力不足。对于多孔弱胶结的红砂岩,冻结过程中的地应力可以提高岩石孔隙的约束能力,抵抗冻胀变形,使冻结作用可以尽可能向次级微孔隙发展。研究结果为西部地区煤矿立井冻结壁厚度及掘进段高设计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5.
降雨是边坡失稳破坏的主要诱因之一,边坡的滑动和破坏与雨水入渗密切相关。本文选取铜绿山古铜矿遗址Ⅶ号矿体西侧的露天采场东侧边坡为分析对象,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和边坡产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利用GEO-STUDIO软件的SEEP/W模块,模拟不同降雨强度下的边坡内部渗流特征,并结合SLOPE/W模块计算出各种降雨工况条件下边坡稳定性系数。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露天采场东侧坡体内部的渗流场发生显著变化,且边坡稳定性系数与降雨强度呈负相关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李涛  马永君  刘波  盛海龙  贺鹏 《煤炭学报》2018,43(9):2438-2443
针对典型中生代富水弱胶结地层中的灰砂岩,利用TDW-200冻土三轴试验机对冻结饱水灰砂岩进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和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强度特征,重点研究了循环加卸载作用下冻结灰砂岩弹性模量的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循环加卸载时,在低围压下峰值强度有所增加,而在高围压下峰值强度有"弱化"的现象;冻结灰砂岩试样加卸载全过程中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与加卸载路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单个滞回环内,切线弹性模量随着偏应力水平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同一偏应力水平下,切线模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也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计算和一系列的对比,简要介绍了可靠性工程在小型高炉供料系统工艺方案优化设计中的运用。在小于300m3高炉供料系统工艺方案的设计中,以维持系统基本贮备、尽量减少串联子系统的某一环节为出发点构成的新方案具有可靠性满足生产要求及投资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在温度检测系统中电路硬件和测量电路较为复杂、精度不高、易受外界干扰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以AT89C51单片机为微处理器和DS18820温度传感器为核心的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主要有温度信号采集电路、温度数码显示电路、键盘设置电路、报警电路、光耦合隔离输出电路和加热电路六部分。对每个硬件电路模块编程,然后进行系统的整合,最后输入到控制处理器中实现所有设计功能,利用Proteus软件实现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好,为温度的智能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