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3篇
金属工艺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存在的谐振问题,建立了基于哈密尔顿系统数学模型,并用串联陷波器的方式对系统谐振尖峰进行抑制。在基于经典控制理论以及PI等传统控制器的基础上,将无源控制(PBC)理论用于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控制器的设计,提高了并网系统抗干扰能力。并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证明了所研究的利用无源控制策略的有源阻尼控制的有效性,使系统输出电流总谐波失真(THD)从0.82%降低到0.5%以下,降低了并网电流的谐波含量,在新能源发电并网中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脂质氧化的发生,现有研究表明,脂质氧化能影响肉制品中杂环胺、N-亚硝基化合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的生成,这些物质的积累会降低肉制品的食用安全性并危害人体健康。本文综述了肉制品中脂质氧化的机制及氧化产物的反应活性、脂质氧化对肉制品中上述4 类有害物质形成的影响及相关控制措施,以期从控制脂质氧化的角度出发为肉制品安全性生产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存在的谐振问题,建立了基于哈密尔顿系统数学模型,并用串联陷波器的方式对系统谐振尖峰进行抑制。在基于经典控制理论以及PI等传统控制器的基础上,将无源控制(PBC)理论用于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控制器的设计,提高了并网系统抗干扰能力。并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证明了所研究的利用无源控制策略的有源阻尼控制的有效性,使系统输出电流总谐波失真(THD)从0.82%降低到0.5%以下,降低了并网电流的谐波含量,在新能源发电并网中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风险型大群体决策问题,考虑专家权重确定的复杂性,提出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决策信息处理和考虑双层专家权重确定的大群体决策方法.采用二元语义获取并表达专家的评价信息;基于累积前景理论计算方案的综合前景价值矩阵;采用双层专家权重确定方法,第1层利用聚类方法对大群体成员价值向量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确定聚集群权重, 第2层利用熵权法获得专家熵权,二者结合得到专家权重.通过确定专家权重和综合前景价值矩阵得出最终的决策结果.最后通过算例表明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应用于高压直流输电等大功率场合时,脉宽调制中的正弦脉宽调制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策略由于控制变量的增多会变得十分复杂,特定次谐波消除脉宽调制(SHEPWM)策略也存在动态性能较差的问题。最近电平调制(NLM)简单并且适用于电平数较多的场合,可以使MMC具有良好的输出特性,但在电平数过低时存在误差较大的缺点。此处针对传统的NLM在电平数过低的分布式电网系统中会产生较大谐波的问题,引入遗传算法(GA)优化桥臂投入子模块数量取整函数,实现了电平数的增加及谐波含量的减少。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传统微生物计数、高通量测序、凯氏定氮、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探究牛肉宰后0~4 ℃下不同贮藏时间(0、12、24、36 h)对发酵香肠加工过程中微生物菌相变化、蛋白质降解及其相关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牛肉贮藏时间的延长,香肠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以及蛋白质降解指标均呈上升趋势,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香肠成熟阶段中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与总生物胺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贮藏36 h牛肉加工的香肠与未经贮藏牛肉加工的香肠对比,菌落总数平均值由2.40×107 CFU/g增加到4.03×107 CFU/g(P<0.05),反映菌群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平均值由1.39增长至2.89,优势菌群由整个加工阶段均为葡萄球菌变成前期为魏斯氏菌,后期为葡萄球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平均值由7.09 mg/g减少至6.44 mg/g,总生物胺含量平均值由92.14 mg/kg增长为117.42 mg/kg(P<0.05)。结论:控制原料牛肉贮藏时间可以有效减少香肠中微生物的总量,降低菌群多样性,抑制蛋白质的降解,减缓生物胺的积累,从而保障发酵香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白酒质量和安全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常用的白酒检测技术通常存在操作繁琐、耗时长、损耗样品等不足,拉曼光谱技术因其快速、简单、无损伤检测等优点在酒类工业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总结了拉曼光谱机理与特征,拉曼光谱技术的衍生发展及其在白酒真伪判断、年份鉴定、农残和添加剂检测等应用,以期为促进拉曼光谱技术在白酒品质和质量安全控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现代电网发展日益复杂、新的供电威胁与日俱增,特别是在处于大量新能源系统并网发电的发展潮流中,传统的电力系统在遭遇突发冲击或扰动时会显得格外脆弱,已不能满足用户或电力企业愈发严格的用电质量要求。为了使电网在小概率-高损失的事件中仍能保持基本的运行功能,具备抵御性、适应性以及快速恢复能力的“弹性电网”得到了众多学者的青睐,其可有效提高系统的弹性恢复力,增强系统的抗灾抗扰动能力,进而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营能力。着眼于弹性电网的优化策略,基于弹性恢复力理论阐述了弹性电网的基本架构,根据系统弹性提升的方法分析了发展弹性电网所用到的关键技术,从传统电网到未来电网的演化过程中展望了弹性电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不确定性大群体多属性决策方法中只考虑决策信息的模糊性,没有考虑信息的随机性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多属性决策方法,从而用于解决由多个小群体组成的不确定性大群体决策问题。首先将不确定语言评价值转化为一维正态云;其次采用决策者主观确定和一致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针对不同决策对象的小群体权重,进而生成综合云;然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云相似度算法作为云模型距离的度量,通过比较各方案综合云与最优云的相似度对方案排序。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钛铝异温轧制钛板电磁感应加热时温度分布更均匀,设计不同的感应加热线圈组对钛板进行加热,使用有限元模拟了电磁感应加热中感应线圈的结构参数对温度场的影响,通过调节感应加热参数将钛板宽度方向温差控制在50℃以内,形成较均匀的钛板温度。对钛板进行感应加热和测温实验,在较短时间的加热时长下形成了平均温度635℃,温差45℃以内的钛板温度,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对均匀性较好的高温钛板与室温铝合金板进行异温轧制,制备出界面剪切强度为63.3MPa的钛/铝复合板,并对制备出的钛/铝复合板结合性能的分布受温度均匀性的影响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