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无线电   10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变光照条件下的人脸图像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人脸图像识别中光照变化的影响,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对待识别图像进行光照补偿,先使它成为标准光照条件下的图像,然后和模板图像匹配来进行识别。为了提高在光照条件大范围变化时,人脸图像的识别率,提出了一种新的可变光照条件下的人脸图像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在9个基本光照方向下分别获得的9幅图像来构成人脸光照特征空间,再通过这个光照特征空间,将图像库中的人脸图像变换成与待识别图像具有相同光照条件的图像,并将其作为模板图像;然后利用特征脸方法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人脸识别中由于光照变化影响所造成的识别率下降的问题,而且对于光照条件大范围变化的情况,也可以得到比较高的正确识别率。  相似文献   
2.
超宽带信号的检测及实时处理是电子战(EW)系统工程实现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分析了线性调频信号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的得益及其工程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超宽带低信噪比LFM信号实时检测、识别的工程实现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已在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4.
数字阵列系统通过对每通道信号单独采集,运用灵活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易于采用多种方法实现相同的系统功能。针对数字阵列条件下不同测向方法比较问题,分析比较了单脉冲比幅测向和干涉仪测向的最优测向精度。通过分析不同测向方法的最优测向精度、阵列增益和单元增益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了数字阵列条件下两种测向精度的对比结果。结果表明:当天线单元数目与阵列合成损耗之比小于8时,干涉仪具有更优的测向精度;反之,单脉冲比幅具有更优的测向精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雷达技术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未来信息化战场将形成一个以高密度、多频谱、多参数捷变以及多种工作体制和多种抗干扰技术综合应用为特征的雷达威胁信号环境,从而对现有的雷达对抗技术提出了严峻挑战。文章分析了未来战场雷达威胁的变化,并提出了发展雷达对抗技术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宽带侦察接收机具备搜索时间短、截获概率高的特点,是实现移动通信信号管控的关键.为此分析了一种移动通信信号宽带侦察接收机自动增益控制方案.该技术通过模拟增益和数字增益联合控制,实现了利用宽带接收前端接收窄带信号时的恒包络控制,在移动通信电磁频谱监视、管控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以900 MHz GSM系统为例,给出了不同输入信号功率下的增益控制值和对应的最大瞬时动态范围,分析了影响系统灵敏度和瞬时动态的关键因素,为移动通信信号宽带侦察接收机的工程合理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多功能综合射频系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功能综合射频系统是解决机载、舰载等受限平台雷达、通信、电子战等多种射频功能集成和协同工作的重要途径,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结合军事应用和工程实现,分析了综合射频系统功能需求,对多功能综合射频系统的技术体制、工作频段、阵面形式等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满足目前作战应用且工程可行的系统体系架构,并对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9.
综合射频系统集雷达探测、数据通信和电子干扰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显著提升武器平台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是武器装备的重点发展方向。针对现有综合射频技术难以高效同时实现多功能等不足,提出构建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multi-output, MIMO)阵列的综合射频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充分利用MIMO阵列的空间自由度和波形自由度,基于MIMO阵列的综合射频系统能够同时实现多功能。将系统探测通信性能、反侦察抗干扰能力、兼容性等方面与传统综合射频技术进行对比,表明基于MIMO阵列的综合射频系统具有独特优势。对基于MIMO阵列的综合射频系统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认知电子战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分利用电磁环境、目标环境和地理环境知识以提升系统性能是推动认知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首先介绍了认知电子战的基本概念和国外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开展认知电子战技术研究的必要性。最后,根据认知电子战的特点对认知电子战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