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机械仪表   1篇
武器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复进机作为火炮反后坐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火炮战斗力。针对火炮反后坐装置工作可靠性与复进机内部压力密切相关这一工程实际问题,设计了一种可以实时反映火炮复进机内部压力变化规律的压力监测系统。该系统利用了现代传感技术、无线传输技术以及单片机技术,实现了建制规模火炮复进机压力数字化检测与管理,为火炮反后坐装置常态化检测、维护和保养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试验结果表明:该设计可靠实用,符合火炮射击过程,为反后坐装置后续故障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某型制导炮弹试验过程中发生了多次尾翼片磨损、气缸气孔烧蚀现象,为分析尾翼张开异常的原因,研究了气缸张开式尾翼膛内工作过程,建立了高温高压火药气体作用下的气孔烧蚀模型,并与内弹道一维两相流模型进行了联立求解,得到了气孔直径、活塞气缸内压力的变化规律。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受火药气体烧蚀作用的影响,气孔直径不断扩大,气缸压力明显增大,尾翼受到气缸内活塞的推动在炮膛内部张开,从而使尾翼片与膛线剧烈碰撞而使尾翼损坏,出炮口后尾翼无法正常工作。研究结果对该型制导弹药气缸张开式尾翼的设计和改进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部队中对蓄电池只使用而欠管理这一现实问题,研究和设计了基于WiFi技术的军用蓄电池智能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了远程监控技术、WiFi无线传输技术,以及单片机技术,实现了建制规模军用蓄电池数字化的监测、管理和维护,为蓄电池常态化监测、管理、维护和保养提供便捷的智能化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气缸张开式尾翼弹的膛内时期气缸充放气过程,建立了气缸压力模型,并与经典内弹道模型相联立,进行了模型可解性分析,得到了一种求解气缸压力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数值方法。以100mm滑膛反坦克炮I型榴弹为例,仿真得到了气缸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计算结果精度高,证明了这种算法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孔横截面积、气缸容积对气缸压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为气缸张开式尾翼稳定装置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靶场视觉测量相机标定中圆形标志在复杂背景图像上的提取和定位问题,研究了两种不同的圆形标志提取方法,一种是基于感兴趣区域的交互式提取方法,另一种是基于图像灰度和几何形态学的提取方法。对两种方法的圆形标志提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对视觉测量图像中的圆形标志进行提取实验,对两种方法的边缘提取效果和定位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圆形标志的提取结果表明,第一种方法能够平滑地提取出圆形标志的边缘,但受圆形标志的成像情况影响较大,第二种方法边缘提取效果受圆形标志的成像情况影响较小,但提取出的边缘为锯齿形,部分圆形标志的像素点被误判为背景,与圆形标志的实际成像有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6.
反后坐装置作为火炮的"心脏",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火炮战斗力.基于复进机气液量不正确是反后坐装置最常见故障之一,设计了一种利用现代传感技术、无线传输技术以及单片机技术采集、传输和实时显示火炮复进机内压力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故障检测仪.文中介绍了故障检测仪的工作原理、组成部分和软件设计,并在试验曲线基础上分析了复进机故障模式及原因.试验结果表明该设计可靠实用,符合火炮射击过程,为反后坐装置后续故障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部队实战训练过程中某型榴弹炮出现不同射角弹丸自动装填不到位并且难以发现这一实际问题,在分析弹丸全自动装填过程的基础上,利用激光测距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单片机技术设计了弹丸卡膛深度监控系统。介绍了系统的实现原理、总体设计和应用试验,给出了3门火炮不同状态下的弹丸卡膛深度检测结果。结果表明该设计能快速有效地完成自行榴弹炮弹丸卡膛深度的监控,为自动检测火炮全自动输弹系统工作状态是否良好以及为部队火炮装备预防性维修和勤务保障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