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5篇
轻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祖敏  李璐  纪明山  程根武  王英姿 《农药》2006,45(5):325-326
测定了3种杀虫剂和3种杀菌剂在田间常规浓度下对球孢白僵菌和蜡蚧轮枝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供试杀虫剂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的影响很小,萌发率超过85%,对蜡蚧轮枝菌孢子萌发影响较大,抑制作用最小的吡虫啉,抑制率达到25%。3种杀菌剂几乎完全抑制了孢子的萌发。杀虫剂对球孢白僵菌的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2.60%-38.39%;对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小于对球孢白僵菌的影响,抑制率为10.06%.17.61%。供试杀菌剂对球孢向僵菌和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都较大,抑制率都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2.
以环十二酮(A)为起始原料,经磺化反应制备得到2-氧代环十二烷基磺酸盐B,B经过氯化和胺解反应制备得到2.氧代环十二烷基磺酰胺C,C经过苯氧酰化与胺解反应后合成了10个新的2-氧代环十二烷基磺酰脲类化合物D,它们的结构通过了1H NMR和IR的确证.除草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100 mg/L质量浓度时,化合物D-9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L.)根和芽的抑制率为71.7%和74.1%,对反枝苋根和胚轴(Amaranthus retroflexus L.)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9.0%和90.9%.  相似文献   
3.
谷祖敏  周飞  陈思  纪明山 《农药》2013,(5):337-339
[目的]筛选杀虫真菌蜡蚧轮枝菌VL17的油剂配方,确定其室内杀虫效果。[方法]以孢子的活力为评价指标,筛选出各种助剂;采用喷雾法评价室内毒力。[结果]蜡蚧轮枝菌VL17油剂配方为大豆油作溶剂油,吐温TW-80作稳定剂,抗坏血酸作紫外保护剂,优化筛选出2号油剂各成分的配比为孢子粉28%,溶剂油65%,吐温TW-80 5%,紫外保护剂2%。室内毒力测定表明2号油剂第7天对蚜虫和白粉虱的LC50值分别为5.63×108、2.80×108个孢子/L,LT50值分别为3.61、4.92 d。[结论]配制的蜡蚧轮枝菌的油剂可用于治理害虫。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生物防治作物枯萎病所应用的非(弱)致病镰刀菌的来源和种类、防病机理及影响防治成功的因素等方面进行概述,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做以展望。  相似文献   
5.
保护地蚜虫杀虫真菌的分离及毒力测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地方共采集到上百只被真菌侵染死亡的昆虫,通过分离纯化共得到82株虫生真菌。以保护地发生严重的桃蚜为试虫,选出其中15株生长快、产孢多的菌株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这15株真菌对蚜虫均有致病性,但不同菌株对蚜虫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致病力最强的10号和9号菌株,在1.2×109个孢子/mL下,对蚜虫的校正死亡率高达76.6%和72.6%。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2年3地的水稻田间试验,研究了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在水稻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方法]利用QuEChERS-HPLC-MS/MS法。[结果]噻虫胺在水稻植株、土壤、田水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2016年安徽植株、田水、土壤中半衰期分别为7.5、5.6、6.5d;辽宁分别为8.7、3.4、8.1d;浙江分别为5.3、7.8、13.3d;2017年安徽植株、田水、土壤中半衰期分别为6.5、4.3、23.9d;辽宁分别为5.5、5.4、11.7d、浙江分别为9.0、7.7、27.7d。当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以120、180ga.i./hm2 2个剂量分别施药2~3次,施药间隔30d时,噻虫胺在水稻植株、糙米、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小于0.07mg/kg。[结论]噻虫胺属于易降解农药,在糙米的最终残留量小于我国制定的噻虫胺在糙米中的最大残留限量0.2mg/kg。  相似文献   
7.
室内采用离体叶段法检测了采自辽宁省7个市的53个稻瘟菌株对三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7个市的稻瘟病菌对三环唑未产生抗药性;初步确定所有菌株EC50的平均值0.4259mg/L为辽宁省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敏感基线;最敏感的是丹东菌株和大连菌株,其EC50平均值分别为0.3412、0.3461mg/L,最不敏感的是本溪菌株和沈阳菌株,其EC50平均值分别为0.5171、0.4938mg/L。  相似文献   
8.
生物除草剂的开发、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当今国内外生物除草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分析了生物除草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生物除草剂的未来发展思路及解决办法。对微生物除草剂、微生物源除草剂、植物源除草剂进行综述,并对其利用微生物产生的其代谢产物、天然植物提取物防治杂草的潜在优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安全,环保,持效期长及能够恢复土地原生态的生物除草剂的研究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市场上会出现越来越多且越来越成熟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植物天然产物等生物除草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明确喷雾和灌根施药后,吡虫啉在草莓中的残留行为及可能产生的膳食风险。[方法]进行了残留试验及对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和风险评估。[结果]喷雾施药后,吡虫啉在草莓果实上的消解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8.4~10.0 d;灌根施药后,草莓中吡虫啉的积累量于药后7 d达到最大值,之后缓慢减少。[结论]膳食风险评估结果看出:2种施药方式下对6类典型人群的风险商均小于0.0392,表明对消费者的健康膳食风险低,属于可接受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大,风险商逐渐减小,其中对女性的风险商略高于男性。其中灌根施药方式风险商最高为0.0035,表明在草莓采果期灌根施用吡虫啉后对消费者的膳食健康风险极低。  相似文献   
10.
在多克隆抗体的基础上研制一种适用于检测样品中毒死蜱残留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试剂盒,并对试剂盒的灵敏度、特异性、精密度、准确度和有效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研制的试剂盒最低检测限为0.5μg/L,线性检测范围为1.8~1000μg/L,供试样品检测结果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低于8%,回收率均高于85%。试剂盒在4℃或- 20℃条件下至少可保存6 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