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火灾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实验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分布智能式火灾报警与联动系统实验装置的研究.该装置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基于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改善了传统的火灾报警系统点对点的多线制结构模型,采用基于二总线技术的数字编码、数字信号脉冲信号巡检机制的多节点巡回检测,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解决系统低功耗、远距离通讯的要求.由多个独立的区域控制器子系统和一个集中控制器组成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控制式系统结构,有效地免去单一控制器大量的信号处理负担,降低系统巡检周期、提高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实时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对楔形掏槽爆破进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掏槽角度是决定楔形掏槽爆破进尺极限值的最主要因素;而掏槽角度又受断面宽度和凿岩台车推进梁长度的影响,基于此给出了楔形掏槽爆破进尺极限值的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辅助掏槽孔底部抵抗线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转变为影响爆破进尺的主控因素。在东天山隧道的工程应用结果证明了本文对爆破进尺影响因素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计算公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专家系统的火灾报警与联动实验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火灾报警与联动实验装置的开发方法。该装置实现了对各物理地址的烟雾、可燃气体浓度、温度等信号的检测,并融合了多传感器信息,通过二总线方式传给控制器:引入了专家系统实现自动报警及对相应现场联动设备的自动控制,提高了智能化:开发了以Delphi编程语言为基础的PC机监控界面,可实时监控下位机的工作情况。该装置已投入实验教学,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光面爆破技术开挖大断面公路隧道时普遍存在的线性超挖量大、光面爆破效果差、爆破振动大以及粉尘与爆生有害气体浓度高等一系列问题,采用预留光爆层水压爆破技术对新疆东天山特长公路隧道Ⅳ级大断面进行了开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预留光爆层水压爆破能有效控制爆破危害,平均线性超挖量由0.924 m减至0.205 m,炮孔痕迹率由49.3%提高至91.1%,炸药单耗由1.348 kg/m3降至1.261 kg/m3,爆破振动幅值由5.057 cm/s降至3.249 cm/s,粉尘和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显著降低。试验结果证明预留光爆层水压爆破技术对大断面特长公路隧道掘进爆破危害控制的可行性,达到了隧道安全开挖、快速掘进、绿色钻爆等效果,对类似工程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模糊理论与专家系统结合的方法,构建一个二输入二输出的模糊专家系统.系统根据专家知识和经验建立专家知识库.并在运行中可修改、增加、删除知识;采用Mamdani模糊推理算法与语义距离相结合进行模糊推理,得出判断结果.该系统用来控制火灾报警与联动系统.将两个火灾特征信号作为输入量,两个输出判断火灾级别及控制联动设备.经试验证明.该系统比在精确模型控制下有更好的准确性,减少了误报、漏报现象.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分布智能式火灾报警与联动系统实验装置的研究。该装置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基于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改善了传统的火灾报警系统点对点的多线制结构模型,采用基于二总线技术的数字编码、数字信号脉冲信号巡检机制的多节点巡回检测,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解决系统低功耗、远距离通讯的要求。由多个独立的区域控制器子系统和一个集中控制器组成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控制式系统结构,有效地免去单一控制器大量的信号处理负担,降低系统巡检周期、提高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实时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结合综放工作面末采筑拉架巷在阳煤一矿的实践与应用,介绍了该支护方式的工艺及效果,并从拆除时间、工程成本、安全系数、劳动强度等方面将锚网支护方式与传统木梁支护方式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采用锚索(网)施工的拉架巷有效地控制了巷道顶板与煤帮的变形与破坏,减少了拉架巷维修次数,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锚网联合支护技术最终成为阳煤一矿拉架巷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入侵检测,分析了入侵检测引入数据挖掘的优势,详细介绍了入侵检测中的数据挖掘研究方法,之后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入侵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数据挖掘中关联/序列规则和分类算法,能使入侵检测更加自动化,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度,最后对入侵检测中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