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喷气射流引纬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当今国内外喷气织机的发展现状以及喷气射流引纬技术在主喷嘴、辅助喷嘴、气流对纱线作用领域的研究情况,综述并提出了射流引纬技术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飞云江流域智慧管控风险能力,根据数字孪生流域知识平台建设要求,以知识图谱为技术框架,引入机器深度学习技术,融入流域预报调度业务规则、历史典型场景洪水模式和专家预报经验等知识,通过图模型可视化处理,将知识以图数据模式进行存储,建立流域业务规则库、历史场景库、专家经验库和知识图谱库。利用图计算引擎管理和驱动知识,对流域特点、水利对象关联关系、业务规则等水利知识,进行挖掘提炼、归类组合、智慧管理和集成应用,构建基于水利知识图谱的数字孪生流域知识平台。数字孪生飞云江流域水利知识平台具有智能匹配、智慧推荐、全景推演等特点,可支撑流域防洪“四预”业务,提升流域风险与调度决策全流程数字化、智慧化、精准化水平,为其他水利知识平台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某电厂600 MW机组用KWPKC 600-800型离心式脱硫浆液循环泵为锥形密封口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较为剧烈且规律性的振动,影响了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为此,运用CFD分析法计算得出泵内两相流流场的速度分布及压力分布,并对叶轮口环进行了加装挡流平台和改变密封流道的改造。改造后,对口环间隙分别为3、6mm的泵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改造后泄流对入口流道处所形成的高压屏障处压力有所减小,噪声、振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4.
织物厚度与悬垂性能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织物悬垂系数和厚度的测试及线性回归分析,对织物厚度与悬垂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分析发现,当织物厚度小于0.4 mm时,悬垂系数随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厚度介于0.4~0.8 mm时,悬垂系数随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厚度大于0.8 mm时,悬垂系数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5.
根据供水管网压力信号的自然波动特性,确定了爆管监控压力波动报警阈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爆管强度概念,作为监测点优化布局中水力模型爆管模拟的参数之一。根据爆管水力模拟结果,以可监控最大爆管漏水量为目标函数,优化监测网络的布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爆管监控覆盖率作为确定监测点个数的主要指标。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两个案例,计算结果显示监测点分布均匀,符合常理,被监测到的管道清晰明确,确定监测点数量的依据科学,表明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工程。  相似文献   
6.
7.
8.
为了揭示气流引纬过程中气流对纬纱的牵引力,通过搭建流体测试实验台,利用CYG系列压力传感器,张力测试仪,对置于Tsudakoma(津田驹)型主喷嘴中的4种纱线进行静态淹没式射流测试,并对纬纱在受到气流作用力下的情况,建立纬纱牵引力的数学模型。测试结果表明:喷嘴口径及纬纱直径是影响纬纱牵引力的因素,当供气压力在0.3~0.45 MPa时,Cf值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如何在超融合构架的基础之上,灵活的融合了网络虚拟化技术,并且通过容器技术打造了灵活、高可用的业务平台。提出了高可靠全服务ICT超融合云构架这一理念,旨在一套裸金属构架中,融合信息系统与网络系统,实现业务的高可用。并在云计算构架上囊括了IaaS、PaaS与SaaS层,实现了云计算业务的全构架平台。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低温水热法在五种不同基底上制备得到了氧化锌纳米棒阵列,通过SEM、TEM、XRD、EDS和XPS表征研究了所得产物的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并对不同基底生长的氧化锌纳米棒阵列进行了场发射性能和附着力测试。结果表明:硅片、导电玻璃、镍片、不锈钢和镍钛合金上生长的氧化锌纳米棒样品的开启电场依次升高;由于氧化锌纳米棒与硅基底之间具有更好的附着性能,硅片基底制备的氧化锌纳米棒场发射性能最好,并显示出最好的发射稳定性,在电流密度0.5mA/cm2下持续工作15h时,其电流波动小于1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