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用声学、流体力学理论,结合振动学的理论分析声敏感结构的阻尼特性,找出设计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通过声学分析,得出了系统的阻尼与质量振动体的质点振速、阻尼介质参数、质量块的表面积和振动频率有关。对于相同的质量块结构,由于表面积相同,则在空气中的声辐射阻小于在液体中的辐射阻,可以得出质量块在空气中的阻尼系数小于在液体中的阻尼系数的结论,并有声系统中辐射阻的作用与拾振系统中阻尼的作用可以等效的结论。对于一维平动、一维非平动、二维有限平板情况,阻尼系数的表达式具有基本相同的形式,阻尼系数与结构参数有关,与板间距h三次方成反比,与材料的粘滞系数成正比。  相似文献   
2.
CO2驱三区复合油藏水平井压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给油藏水平井CO_2驱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建立CO_2驱三区复合水平井模型,通过拉普拉斯变换、正交变换和数值反演等一系列数学物理方法,求解出解析解。根据流动形态特征,将试井曲线划分为9个阶段,分别是井筒储集阶段、表皮效应阶段、早期径向流阶段、线性流阶段、CO_2区平面径向流阶段、CO_2区向过渡区转移阶段、过渡区径向流阶段、过渡区向原油区转移阶段和原油区径向流阶段。对模型进行一系列敏感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CO_2区与过渡区半径越大,井底压差越小,越有利于CO_2注入;储容系数越大,过渡区持续时间越短;井筒储集和表皮系数越小对驱替越有利;流度比越大,过渡区持续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驱注入参数优化是提高非均质油藏聚合驱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之一.聚合物驱注入参数优化属于复杂的大规模最优化问题,目前仍缺乏与之相适应的高效求解算法,严重限制了注入参数优化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本研究通过理论推导得到由有限差分随机逼近方法 (finite difference of stochastic approximation,FDSA)引导的随机扰动逼近改进新算法(simultaneous perturbation stochastic approximation algorithm,SPSA-FDG),可提高计算收敛速度,在迭代计算过程中,各控制变量近似梯度大小比例与FDSA算法类似,梯度估计精度高于SPSA算法,并保留了SPSA算法每次迭代计算次数少的优点.实例应用表明,SPSA-FDG算法迭代收敛时需要248次油藏数值模拟计算,明显少于FDSA算法和SPSA算法.此外,在聚合物驱注入总量不变条件下,通过应用改进算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手段,优化聚合物驱每一段塞下的最优注入浓度和段塞尺寸,得到的聚合物驱优化注入方案净现值比均匀注聚方案提高11.64%,可使油田开发技术经济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针对渤海J油田化学驱过程中部分井产液能力明显下降的问题,运用J油田的有关数据,通过建模计算,分析了聚合物驱与聚表二元复合驱阶段无因次产液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因次产液指数在聚合物驱阶段先呈上升趋势,聚合物驱见效后开始下降,并在含水率最低点附近出现最低值,而后随着含水率的回返而升高,在聚合物产出质量浓度突破600 mg/L后则止升为降。转为聚表二元复合驱后,各井的无因次产液指数普遍进一步下降。在聚合物驱阶段,受效井无因次产液指数的最大下降幅度为74. 26%,大多数井的下降幅度为40. 00%~60. 00%,平均值为47. 82%。在聚表二元复合驱阶段,受效井无因次产液指数的最大下降幅度为86. 15%,平均值为61. 59%。  相似文献   
5.
针对南海珠江口盆地海相砂岩底水油藏的特点,通过建立典型油藏模型,进行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分析了油藏、夹层、流体和开发策略等方面多种因素对水平井见水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井筒沿程压降对水平井见水规律的影响较小,避水高度差异、夹层发育状况、油藏平面非均质性和井筒直径大小对见水规律的影响较大,产液量的大小对见水规律的影响不明显。结合实际生产动态,将该类油藏水平井的见水模式划分为线性整体见水、多点见水及点状局部见水3种。南海海相砂岩油藏储层较均质,采取少井高产开发策略,应当重点关注避水高度差异、夹层发育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具有MHS(material handling system)的智能制造系统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小车及缓冲区最大容量配置优化,属于典型的非线性整数规划问题。由于约束无法用封闭形式表达,因此较难获得问题的精确解。为此,本文提出了仿真优化的方法以获得问题的近似解。首先,对AGV小车及缓冲区最大容量配置优化问题进行了描述;其次,基于Em plant平台建立了具有MHS的智能制造系统仿真模型;然后,基于不同的优化目标,提出了3种仿真优化方法;最后,通过仿真试验对上述3种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及优化结果,可为企业配置AGV小车及缓冲区最大容量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油层经过聚驱后,油层的物性、电性都会发生变化,导致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发生变化,对油层的定性解释需要研究出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的变化规律。针对海上×油田咸水配注方式下的水淹层,分别研究了原始油层和水驱后、水驱后和聚驱后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注水开发井由于注入水与地层水的矿化度不同,地下的混合液电阻率很难求取。针对水淹层混合液电阻率求取这一难题,建立了联立混合液电阻率方程和阿尔奇电阻率方程同时求取含水饱和度和混合液电阻率的方法。实际应用效果较好,验证了该方法应用于×油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渤海S油田长期注水开发形成水窜通道,导致区块含水上升速度快的问题,采用示踪剂方法识别油水井间高渗条带,分析计算了高渗条带渗透率及孔喉大小,通过对凝胶类调剖体系强度和微球粒径分级、微球类调剖体系粒径与岩心孔喉直径的匹配性和注入段塞及施工工艺组合方式的研究,获得了适合该油田高渗条带封堵及深部调剖的分级组合深部调剖技术。该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凝胶(先注弱凝胶,后注强凝胶)加微球为组合调剖剂,以凝胶井口调剖加微球在线调剖的组合工艺方式。研究结果表明,S油田目标井区高渗条带渗透率为8.8μm~2,平均孔喉约为20μm;适合分级组合深部调剖技术的两种强度凝胶体系配方为0.3%聚合物+0.2%交联剂(弱凝胶)、0.4%聚合物+0.3%交联剂(强凝胶);微球膨胀后的粒径与孔喉直径比为1~1.5时,微球调剖体系兼具良好的封堵性能和运移性能;应用凝胶封堵近井地带高渗条带、微球进行深部调剖的段塞组合方式,在相同成本下的调剖效果最好;采用井口调剖+在线调剖相结合的工艺方式,可使海上油田深部调剖设备占用平台空间降低70%以上。分级组合深部调剖技术在渤海S油田矿场试验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井组综合含水最高下降8.4%,井组净增油18288 m~3,适合于海上砂岩油田深部调剖作业。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渤海A油田A7井组见效前期和见效明显期动态规律,并采用数值模拟法和广适水驱曲线法评价了增油效果。生产井组在见效前期产液量逐渐上升,含水率先缓慢升高后逐渐保持平稳,产油量保持平稳或略有上升。进入见效明显期后,由于陆续有新井投产,大部分小井组产液量和产油量先上升后逐渐下降,含水率变化分为3种类型。研究其动态特征可对深化认识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开发规律并为及时有效地调整开发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示踪剂产出曲线与常规储层不同,存在多个峰值,需要建立针对裂缝性油藏的示踪剂解释模型。将该类储层中的裂缝系统考虑为多条裂缝条带,并将裂缝条带等效为流管束,建立示踪剂在井间流动的物理模型。基于一维对流扩散方程,沿着流管建立了示踪剂浓度分布数学模型,在生产层将各裂缝条带的浓度叠加后,得到示踪剂浓度产出表达式。敏感性分析表明,随着裂缝条带等效流管数增加,浓度产出曲线峰值下降;随着流管长度增加,生产井见剂时间增长,且峰值浓度降低;随着渗透率和注采压差增大,生产井见剂时间减小,浓度产出曲线带宽增加。现场应用表明,该模型的解释结果与数值模拟解释结果相近,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