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能源动力   14篇
冶金工业   2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建立了加热炉内钢坯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根据变化的轧制生产情况,即可得出钢坯的准确温度分布,通过建立在给定条件下尽可能地提高加热质量,降低燃耗和钢坯氧化烧损的优化加热模型的加热炉区域热平衡模型,结合钢坯加热过程数学模型,应用分割技术应用FORTRAN编程计算出了加热炉最佳供热的Q-P模型,在现场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操作经验与理论计算,制定相应的待轧策略,这些研究结果可进一步用于加热炉的计算  相似文献   
2.
蓄热燃烧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节能技术.宝钢技术中心结合宝钢的应用工况,自行开发了蓄热燃烧系统(包括蓄热烧嘴、蜂窝体和换向阀等关键设备),开发的系统在专门设计的蓄热中试炉进行了应用,系统的性能先进,可以满足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3.
首先介绍多孔介质燃烧新技术(PIM)实现工业应用的情况,然后介绍了在应用的过程中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UENT,对天然气和空气的预混气体在基于工业模型的多孔介质燃烧器内的燃烧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为工业应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
介绍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多孔介质燃烧特性、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在一座室式炉上的应用改造方案,重点介绍了多孔介质燃烧器在室式炉上的布置设计、燃烧系统管道的设计以及多孔介质燃烧控制系统的设计。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在室式加热炉上的应用效果表明:多孔介质燃烧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炉温均匀性,而且节能效果显著,可以减少燃气消耗25%以上。  相似文献   
5.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的概念,介绍了其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着重阐述了该技术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最后对其工业应用进行了剖析。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表明,该技术具有明显的节能、低排放和高供热强度的特点。宝钢使用多孔介质燃烧技术,温度均匀性好,节能10%以上,取得了显著效果,在中低温工业炉上推广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饶文涛  张鹤声  吴扣根 《工业炉》2001,23(3):13-14,18
对国内外典型的宽厚板加热炉的工艺控制进行了介绍 ,并对目前工业炉领域的蓄热新技术和新的炉子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 ,说明了宽厚板加热炉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对国内目前关于蓄热体的研发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针对目前对蓄热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蓄热体的开发和设计方面,而在蓄热体投用后的性能等却缺乏研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蓄热体的性能诊断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温度成像实现对表面温度的精确测定,在大型蓄热加热炉上应用该技术后,得到了蓄热室外表面的温度分布,为蓄热室确定定修时间等提供了技术依据,有利于提高炉子的生产率.  相似文献   
8.
在详细分析了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某公司拟开发的"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实验炉"的设计要求,进行了数值优化计算和控制方案设计.所设计的实验炉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蓄热烧嘴及蓄热体可方便拆装,便于对不同材质和不同结构的蓄热式烧嘴进行研究;设有数根可灵活调节流量的炉底冷却水管,保证实验期间的炉温稳定;在蓄热体内和炉膛等重点研究对象中都埋有数量不等的热电偶,可通过监控画面、历史趋势、数据报表等方便地得到相关实验数据;实验炉的上位机组态软件采用著名的工控组态软件iFIX,使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安全性和扩展性.所设计的"蓄热高温实验炉"为今后进行高水平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9.
工业炉蓄热燃烧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蓄热燃烧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节能技术,宝钢技术中心结合宝钢的应用工况,自行开发了蓄热燃烧系统(包括蓄热烧嘴、蜂窝体与换向阀等关键设备),开发的系统在专门设计的中试炉上进行了试验,证明该系统性能先进,可以满足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某公司拟建的高温蓄热式室状加热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烘炉过程传热数学模型。其中包括:炉膛热平衡数学模型、复合炉墙传热过程数学模型和废气温度计算模型等。并运用数值差分技术和四阶龙格一库塔法进行了数值注解,开发了计算机数值仿真软件包,对不同燃料量下的烘炉过程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对拟建的高温实验炉,为了保证在90分钟内使炉温达到所需的温度要求,其最佳煤气流量应该控制在70~90m^3/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