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对远程数据传输的数据规范进行分析,提出参数存储属性的概念,达到数据传输与数据接收、应用分离的目的,使多系统数据共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Spar平台垂荡阻尼板水动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在理论和试验两方面对垂荡板水动力性能的研究现状。研究表明,Spar平台的垂荡阻尼板通过增大平台的垂向阻尼和附加质量,能减小平台垂荡运动的剧烈程度。与其他增加阻尼的方法相比,垂荡板具有经济实用的特点,在海洋工程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郑煤集团米村煤矿260051工作面采空区富集高含量瓦斯,存在瓦斯涌出动力及采空区漏风通道等问题,工作面下隅角瓦斯浓度经常超限。针对此种情况,决定在工作面切巷上部采空区进风侧设置挡风障,人工干扰风流流动方向,改变风流流动规律,减少自切巷上部进入采空区的风量,降低采空区漏风量,从而减少采空区瓦斯涌出总量。采取治理措施后,经实测,生产高峰期最大瓦斯涌出浓度由6%左右降至1.5%左右,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
260051工作面处于米村煤矿7个高瓦斯区之首的Ⅰ#高瓦斯区带。随着工作面的回采,瓦斯涌出量骤然增大,地质条件日益复杂,煤层厚度逐渐增大,煤质松软,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大幅度升高,绝对瓦斯涌出量由原0.4 m3/min猛增至3.5 m3/min左右。为保证260051工作面的安全回采,采取本煤层顺层钻孔抽放、采空区钻孔抽放等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经过治理,根除了存在的诸多事故隐患,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5.
以某炼化一体化企业的乙烯蒸汽裂解装置为例,生产计划优化模型实现与蒸汽裂解机理模型的无缝集成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介绍了乙烯蒸汽裂解装置在生产计划优化模型中采用非线性建模技术,集成了裂解炉模拟机理模型,并采用回归工具得到适用于生产计划优化模型的外挂机理模型XLP文件,用于模型的优化计算,可优选乙烯原料选择、优化裂解操作参数,得到更加精确的装置收率计算结果,实现从原油到石脑油的性质传递和计算,提高了企业计划优化模型的精细化水平,为企业优化生产、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对国内录井软件的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录井软件的研发方面,由于研发人员全局意识、对行业发展的认知程度以及对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发展的认识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使研发的录井软件在实用性和适应性方面尚显不足,主要表现在软件的单位设置、计算公式的可编辑性、不同国家语言界面的设定以及数据的存储与共享方面。针对国内录井软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同时对于软件的模块化设计,建议录井行业与软件研发单位共同拟定一套相互认同的软件模块化设计规范,以确保不同时期研发软件的连续性、实用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动力定位船舶非线性模型以及多源干扰导致的定位不精确问题,考虑不同干扰的特点及其在非线性模型中的响应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无源精细化扩张状态观测器的鲁棒自适应抗扰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动力定位船舶数学模型和多源干扰模型,并根据系统模型设计无源精细化扩张状态观测器实时估计船舶状态及其所受的多源干扰;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动态面控制技术,在控制律中设计鲁棒自适应项以补偿估计误差;最后,证明该闭环级联系统所有误差信号一致最终有界.对一艘动力定位船舶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干扰估计和状态估计方面均优于传统扩张状态观测器,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未来智能工厂3.0方案将以炼化生产制造为本质,紧扣智能特征,推进新一代数字技术、模型技术和工业知识与生产过程的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的深度融合,打造国内石化行业的“灯塔工厂”。介绍智能工厂3.0方案中炼化一体计划优化模型的整体结构、实现的功能以及模型采用的关键技术,即常减压模拟切割与校正技术、物性传递模型技术、DeltaBase建模技术等,并结合优化模型应用和建设经验,对炼化一体计划优化模型未来在分子化建模、流程模拟软件集成及国产优化软件研发方面提出建议,为炼化一体化企业的智能工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