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16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芽大豆的营养价值及其复合乳生产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大豆籽粒在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和用发芽大豆为原料生产豆乳与牛乳复合的工艺。大豆在发芽过程中 ,随着胚根长度的增加 ,可溶性蛋白质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游离氨基酸始终在增加 ,脂肪和植酸则持续下降。大豆胚根长度 2mm时 ,可溶性蛋白质增加量和植酸减少量分别为浸泡结束时的 5 6 88%和 45 99% ;胚根长度 15mm时 ,游离氨基酸比浸泡结束时增加 1 0 3倍。发芽大豆用质量分数 0 2 %的NaHCO3 溶液 80℃下处理 2min ,经清洗、去皮、热磨、滤浆和煮沸等处理 ,发芽豆乳的豆腥味轻微 ;豆乳与牛乳以体积比 4∶6的比例制成的复合乳营养合理 ,风味协调  相似文献   
2.
拟利用蒽酮比色法结合三波长技术测定豆类淀粉含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建立蒽酮比色法测定淀粉含量工艺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并在所建模型的基础上对测定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三波长技术优于单波长技术;在测定过程中以盐酸作为水解酸,避免了淀粉以外的其它碳水化合物的水解,使得测定结果更准确;单因素实验中各因素最佳条件为盐酸用量0.4 mL、水解水浴时间2 min、蒽酮用量0.5 mL、硫酸用量5 mL、显色时间3 min;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具有很高的拟合度,据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优化出淀粉最佳测定条件为蒽酮用量0.5 mL、硫酸用量4.8 mL、显色时间18.8 min.优化建立的三波长蒽酮比色法测定淀粉含量的方法具有准确、简便、快捷、适宜于多个淀粉样品测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大豆籽粒贮藏蛋白11S和7S组分提取分离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确定提取分离大豆贮藏蛋白11S和7S两种主要成分的最适方法,采用凯氏定氮和SDS-PAGE分析,从浸提液种类、提取液pH、浸提次数和温度、料液比、Tris-HCl浓度和还原剂种类等影响提取分离效果的因素着手,对Nagano法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浸提液采用pH 8.5、含0.01 mol/L亚硫酸氢钠的0.03~0.06 mol/L Tris-HCl缓冲液系统,提取温度45℃,料液比1∶15,重复浸提两次;分离过程中,在pH 6.4沉淀离心分离出11S组分、调pH 5.5沉淀离心分离出中间产物后,再调pH至4.8沉淀离心分离出7S组分。优化后的方法与Nagano法相比,可显著提高11S和7S组分的得率、蛋白含量和纯度。  相似文献   
4.
酶标仪三波长比色法定量测定大豆总皂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阗  袁建  郝小燕  鞠兴荣  麻浩 《食品科学》2007,28(12):355-361
本研究采用豆粕的乙醇提取物以水饱和正丁醇萃取纯化得到大豆总皂甙,用香草醛-高氯酸体系显色,再采用酶标仪结合三波长法测定和校正吸光值,以期建立大豆总皂甙酶标仪三波长比色定量测定法。结果表明:本方法大豆总皂甙一次提取效率为95.985%,两次合并提取效率为99.510%;萃取纯化效率为90%;皂甙浓度与吸光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浓度为19.667μg/ml;精密度实验的变异系数为2.7%;平均加标样回收率为95.519%,其变异系数为5.719%;可有效克服皂甙显色反应不稳定、吸光值会随时间延长而下降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干扰物质和本底漂移对定量分析造成的影响,使测定的精度进一步提高。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精密度高,适于大批量样品测定以及产品生产的质量控制及监测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不同亚基变异类型的大豆分离蛋白凝胶质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6个蛋白亚基含量变异类型大豆品种制备的分离蛋白为材料,采用SDS-PAGE测定了蛋白亚基的含量以及采用质构仪测定了凝胶的质构特性,并对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制备的分离蛋白在凝胶的硬度、粘性、内聚性、胶粘性、咀嚼性、回弹性、破裂强度等特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凝胶弹性上无显著差异;桂阳紫金豆制备的分离蛋白凝胶具有最高的硬度、弹性、内聚性、胶粘性、咀嚼性、回弹性和破裂强度值,而西峡小粒黄制备的分离蛋白凝胶具有最低的硬度、粘性、胶粘性、咀嚼性、回弹性和破裂强度值;大豆分离蛋白各亚基含量与凝胶各质构特性在相关程度和相关性质上也存在差异,尤以A3和B4亚基对分离蛋白质构特性影响较大;7S、11S组分含量和11S/7S比值与分离蛋白凝胶质构特性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从粗提取、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子交换和反相液相三步纯化步骤获得的鹰嘴豆α-淀粉酶抑制剂的DPPH、·OH和·O2-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特性。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在一定浓度范围内,α-淀粉酶抑制剂的抑制活力、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不仅随浓度增加而增加,也随纯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7.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功能性成分,在食品中有着广阔的利用前景。该实验以豇豆为原料,研究了发芽温度和时间对豇豆发芽率和GABA含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不同浸泡液对萌芽豇豆中GAB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30℃下萌发24h,豇豆发芽率高且出芽整齐。在30℃下,萌发24h的豇豆GABA含量高达815.21μg/g,较萌发前高158.32μg/g。在浸泡液pH为4时,萌芽豇豆GABA含量可达2330.90μg/g,为萌发前豇豆GABA含量的4倍左右。Ca2+浓度在0.1mmol/L时,GABA含量可高达886.24μg/g,继续增加Ca2+浓度,则GABA含量降低。磷酸吡哆醛(PLP)浸泡液浓度在4mmol/L时,萌芽豇豆GABA的含量可达843.14μg/g,较萌发前提高了20%左右。VB6浸泡液在1mmol/L时,萌芽豇豆GABA含量为966.61μg/g,是萌芽前豇豆GABA含量的1.5倍左右。NaCl和L-谷氨酸浸泡液不能起到促进萌发豇豆富集GABA的作用。可见通过控制发芽时间和温度以及选择合适的浸泡液培养,能有效调节豇豆富集GABA。  相似文献   
8.
菜籽蛋白的制备及其体外模拟消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了菜籽蛋白提取的3个影响因素(pH、温度、液料比).同时对大豆蛋白(SPI)、菜籽蛋白(PPI)及其12S组分(RP-12S)、2S组分(RP-2S)进行模拟体外消化,结合SDS-PAGE分析和可溶性氮释放量评价了菜籽蛋白消化率.结果表明,在 pH 12.0、液料比19:1、55.0 ℃下提取菜籽粕 30 min,重复2次,最大提取率可达 78.85%,酸沉 pH 为5.0.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体系消化,PPI、RP-12S、RP-2S的可溶性氮释放量分别为 84.51%、78.33%、80.39%.均比 SPI 的可溶性氮释放量高.说明菜籽蛋白拥有比大豆蛋白更好的消化性,是适合人类食用的优质蛋白质.  相似文献   
9.
向小丽  杨立怡  孙怡  叶红  麻浩  曾晓雄 《食品科学》2007,28(12):412-41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大豆种子及市售的大豆低聚糖浆中的可溶糖进行了分析,并利用α-半乳糖苷酶酶解大豆低聚糖浆及结合HPLC分析来推测大豆低聚糖浆的糖组成。HPLC分析条件为:Sugar-D色谱柱,75%乙腈为流动相,柱温40℃,流速为1.0ml/min,示差折光检测器。Sugar-D色谱柱的分离效果好,基线稳定,相对标准偏差1.0%~2.0%,标准回收率96.7%~100.7%。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和市售的大豆低聚糖浆中均含有果糖、蔗糖、蜜二糖、棉子糖、水苏糖以及二种保留时间介于蔗糖与蜜二糖之间的未知成分,而大豆低聚糖浆中还含有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三糖;大豆种子中主要含有蔗糖和水苏糖,而大豆低聚糖浆中含有较多的蔗糖、果糖、水苏糖和葡萄糖(半乳糖),功能性低聚糖主要为水苏糖和甘露三糖。  相似文献   
10.
溶剂法提取南瓜肌醇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不同极性溶剂、溶剂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等因素对南瓜肌醇提取效果,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提取方案.结果表明:以提取效果最好的乙醇做溶剂时,溶剂浓度为60%、浸提时间2.5 h、浸提温度60℃、料液比为1:30(W:V)和2级浸提时,能达到最佳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