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8篇
电工技术   31篇
综合类   23篇
化学工业   76篇
金属工艺   34篇
机械仪表   30篇
建筑科学   25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22篇
轻工业   24篇
水利工程   9篇
石油天然气   42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2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2篇
冶金工业   21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5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实际井眼轨迹的抽油杆柱API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的抽油杆柱设计方法大都基于设计井眼轨迹或经验公式,因此设计的抽油杆柱与井眼的匹配性并没有达到最优,结果可能影响了抽油杆柱的受力特性和寿命。概述了目前现有的抽油杆柱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实际井眼轨迹的抽油杆柱API设计方法,即考虑到在三维空间中井下粘滞阻力及动载的影响,利用微单元分析方法计算出轴向载荷与轴向应力,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杆柱组合设计,并给出了设计流程。以江苏油田永21-3井为例,对几种设计方法的设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江苏油田目前采用的抽油杆柱设计方法包含了人为经验因素,并不是最优的杆柱设计结果,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
赵会峰  张春远  田瑞平 《玻璃》2021,48(1):44-46
介绍了一种由浮法玻璃流道唇砖裂缝产生的玻璃气泡特征,该气泡位置固定,出现在玻璃板的下表面、开口、气泡大小为6~10mm.气泡特征和常见的唇砖泡不同,与槽底泡接近.经过分析、检查、验证,确认为唇砖泡,在没有更换唇砖的情况下,通过采用特殊设计的水包封堵唇砖裂缝,解决了气泡问题.  相似文献   
3.
图形构造是工程领域中设计图形的重要手段,针对其在效率、交互性和复用性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中轴变换的参数化图形构造方法.通过控制点生成中轴段,通过中轴半径确定图形边界信息.基于上一条中轴段的端点迭代生成中轴段及其边界;基于这些边界信息,构造出图形.利用中轴的控制点进行交互,确保了构造时的交互性;只需对参数值进行改变,即可构造相似的图形,保证了方法的复用性;复杂的图形仅需要通过简单的中轴变换即可得出,确保了构造方法的效率.通过实例,证明了该方法在效率、交互性和复用性上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研究了大连港服役11年和50年的某码头大气区、浪贱区和潮汐区混凝土的外观破坏情况和物理力学性能,测定了不同深度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分布以及混凝土电阻率和RCM氯离子扩散系数(DRCM)等耐久性参数,探讨了部分耐久性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两个年代海洋码头的潮汐区混凝土都存在剥落现象,其中服役50年码头的大气区和浪溅区混凝土还存在裂缝现象。综合文献数据研究发现,海洋混凝土结构的表面自由氯离子含量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呈指数函数或幂函数的增长关系,且服役早期增长较快,服役后期增长速度减缓。海洋混凝土结构的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呈现经典的幂函数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可靠多播的交互式远程教学环境的研究和框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春嫒  章明  张卫 《计算机工程》2001,27(8):99-101
在广域网环境下,实现基于IP组播网络的交互式远程教学环境的可行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靠多播技术,及易于扩避孕药的系统框架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实时系统双工容错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一个高可用性的分布式实时双工系统。文中首先建立了系统模型,通过模型给出了系统高可用性的定量公式,最后着重介绍了实现双工的几种主要技术,包括机组切换、数据恢复和双工结果处理等。  相似文献   
7.
To make better use of 2.5D C/SiC composites in industry,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2.5D composites is established, by considering the fiber undulation and the porosity in 2.5D C/SiC composites. The fiber direction of warp is defined by cosine function to simulate the undulation of warp, and based on uniform strain assumption, analytical model of the elastic modulus and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CTE) for 2.5D C/SiC composites were established by using dualscale model. The result is found to correlate reasonably well with the predicted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parametric study also demonstrates the effects of the fiber volume fraction, distance of warp yarn, and porosity in micro-scal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 coefficients of thermal expansion.  相似文献   
8.
It is essential to develop an accurate model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 for a reliable operation and analysis, in which unknown parameters usually need to be determined. The inherent nonlinear, strong coupling, and diversification of PEMFC model seriously hinder traditional methods to identify the parameters. For the sake of overcoming these thorny obstacles, Levenberg-Marquardt backpropagation (LMBP) algorithm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s) is proposed for PEMFC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Furthermore, the performance of LMBP is thoroughly evaluated and compared with four typical meta-heuristic algorithms under three cases.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LMBP performs a higher accuracy and faster speed for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In particular, accuracy and convergence speed can achieve as much as 99.8% and 95.9% growth via LMBP,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大型水轮发电机转子支架的主要结构,并结合东方电机在三峡、溪洛渡等大型水轮发电机转子支架立筋工地加工的实际情况,对加工的工艺过程、工装工具的总体工艺方案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旋风分离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用途,以及旋风分离器的主要改进与发展方向,叙述了旋风分离器压降和分离效率的理论计算模型,并对不同模型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及比较。对未来旋风分离器的应用和性能进行了展望,认为未来旋风分离器的改良将向着在标准旋风分离器上添加额外部件的方向发展,改进型旋风分离器将打破旋风分离器技术不能有效分离5μm以下粒径颗粒的传统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