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15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14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Realizing large-scale electrochemical hydrogen evolution in alkaline and neutral media by robust and non-noble-metal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is highly ambitious due to the sluggish reaction kinetics at low H+ conditions. Herein, highly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HER) catalysts, comprising Ni, NiO clusters, and defective carbon, ar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via a facile and large-scale route. Multiple synchrotron radiation-based X-ray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s, combining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e formation of ternary interfacial superstructure with intimate interfacial coupling through abundant NiOC bonds. Impressively, the optimized catalyst loaded onto the usual glass carbon electrode exhibits exceptional catalytic activities with overpotentials of 64 and 76?mV to reach 10?mA?cm?2 in 1?M KOH and 1?M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PBS), respectively, representing one of the best non-noble-metal HER electrocatalysts to date. Insights into the metal/oxide interfacial effects through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reveal that the interface sites could efficiently lower the energy barrier of the rate-determining step (RDS), contributing to the fast reaction kinetics. This work not only provides comprehensive insights into interfacial feature of highly active HER catalysts but also broadens the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interfacial effects toward HER catalysis.  相似文献   
2.
三维动画课程在相关动画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目前三维动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课程的内容、案例的选择、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等进行改革,并将目前广泛应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如分组教学法、项目驱动法、案例驱动法、271教学法等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推动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语音特征参数对某类情感具有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典型相关性分析的改进模糊支持向量机算法,应用于语音情感识别.采用典型相关性分析方法对特征向量进行降维,得到样本的约简向量集,在此约简向量集上建立模糊支持向量机模型判定情感类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于传统支持向量机法和模糊支持向量‘机法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概率潮流算法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一种将半不变量法和改进的拉丁超立方采样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提出改进的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算法,并用其建立光伏输出功率概率模型.其次,为改善各阶半不变量的计算精度和效率,根据输入随机变量的分布情况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计算随机变量的各阶半不变量,并结合Gram-Charlier级数展...  相似文献   
5.
鱼骨井由于能增加泄油面积而提高油井产能,因此在油气田开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油藏各向异性对鱼骨井结构的影响规律非常复杂,常规求解鱼骨井产能的解析方法中很少考虑油藏各向异性的影响。为此,采用将各向异性地层中鱼骨井等价到各向同性地层中的方法,建立了鱼骨井在平面各向异性地层中的结构变化模型。并据此讨论了两种特殊情况下,各向异性强度对鱼骨井结构的影响规律:鱼骨井主井筒与最大渗透率方向平行时,主井筒长度最小,分支角之和最大;鱼骨井主井筒与最大渗透率方向垂直时,主井筒长度最大,分支角之和最小;各向异性强度越大,对于鱼骨井长度越有利,但对鱼骨井分支角之和的不利空间区域越大;分支角越小,各向异性对鱼骨井长度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材料,可以采取对厚壁园筒预加压力的方法。本文推导出四种关于厚壁园筒弹塑性分析的有限元公式,编制了计算园筒弹塑性应力以及确定弹塑性交界面的计算程序,并列举出大量实例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四声调在基音图形上反映出的特征所作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合理地构成四声调特征矢量的方法,使VQ在识别四声问题的应用方案得到简化。综合两种判决方法各自的特点而设计的联合判决方案,有效地消除了大部分的误识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上述方案的系统对1075个不同字的四声调的识别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8.
磷矿石中氟和氯的准确测定对评价磷矿石的利用价值有重要指导作用。采用硝酸(1+1)和过氧化氢作为消解液,于160 ℃对样品微波消解15 min,将消解液通过0.22 μm在线超滤系统,采用Metrosep A Supp 5-250/4.0阴离子色谱柱,以3.2 mmol/L碳酸钠和1.0 mmol/L碳酸氢钠缓冲溶液作为淋洗液,电导检测器测定,建立了微波消解-离子色谱法测定磷矿石中氟和氯的方法。结果表明,氟的特征峰出现时间为6.29 min,氯的特征峰出现时间为9.17 min,氟和氯在质量浓度为10.00~50.00 mg/L范围内与其相应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 6。氟和氯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102 μg/L和0.162 μg/L,定量限分别为0.343 μg/L和0.540 μg/L。按照实验方法对磷矿石标准物质中氟进行测定,并加入氟单元素标准储备溶液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氟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7)小于1%;氟的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相符合,回收率为98%~105%。将实验方法应用于6个磷矿石样品中氟和氯的测定,结果表明,实验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7)均小于1%;实验方法测定结果分别与GB/T 1872—1995中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或GB/T 9729—2007中氯化银比浊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高空滑移法在网架安装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訾建涛  胡恒杰  吴迪 《建筑施工》2010,32(6):534-536
通过网架安装工程实例,阐述了高空滑移法在大型网架安装中的应用及其施工特点,与高空散拼法施工比较,具有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保证结构和施工安全,有着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自行研制的"受载含瓦斯煤温控三轴加载渗流实验装置",以河南方山煤矿煤样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含水率条件下2次加-卸载围压的三轴渗流实验,系统研究了水分和加-卸载围压对含瓦斯煤渗透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围压及煤样的含水率对型煤煤样渗透率控制性较强,型煤渗透率与水分及围压大小都呈负相关关系;2)2次加载过程相比,第2次加载过程中渗透率变化明显较第1次平缓,且两者渗透率与围压的关系曲线路径不同;3)2次卸载过程中,渗透率都有一定程度升高,但均恢复不到初始值,且随着煤样含水率越高其恢复程度越小;4)同一次加载或卸载过程中,含水率越高的煤样渗透率变化曲线越平缓。第1次加载后,进行第1次卸载及2次加卸载过程中,水分对煤体渗透率的控制性要显著高于围压对其控制性。实验结论对处于反复加-卸载情况下,煤层瓦斯渗透率主要控制因素选择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