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4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02篇
电工技术   56篇
综合类   94篇
化学工业   230篇
金属工艺   62篇
机械仪表   89篇
建筑科学   90篇
矿业工程   46篇
能源动力   18篇
轻工业   64篇
水利工程   28篇
石油天然气   75篇
武器工业   12篇
无线电   8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3篇
冶金工业   29篇
原子能技术   27篇
自动化技术   1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烧结成品运输自控系统不稳定性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取优化硬件外围工作环境,完善软件保护程序等改进措施。改进后的自控系统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为工业机器人提出了一种极点配置控制法,这种控制方法的优点有:一是它的积分作用消除了机器人的微小扰动和稳态误差;二是能任意设置系统的极点,因此能保证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规定状态变量的暂态响应;三是加入了加速度反馈,抑制了由电枢电感所引起的机械手的振动,最后,给出了PUMA562机器人的计算机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此控制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压裂泵往复密封性能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对压裂泵柱塞密封摩擦副的润滑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排出和吸入行程,柱塞密封摩擦副均能满足流体动压润滑的条件,即在柱塞与密封界面上能形成并保持一定厚度的油膜润滑密封,从而达到减小摩擦提高寿命的目的;建立了摩擦界面油膜厚度和泄漏量的计算公式。利用有限元法理论,对密封圈的压力沿轴向的分布规律、泄漏量与压力变化关系进行了模拟计算。对往复密封圈沿轴向压力分布、泄漏量随压力变化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揭示了压裂泵的密封机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神经网络非线性系统辨识和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提出了由静态的前馈网络和稳定的滤波器构成的非线性系统的辨识模型,在神经网络固有的逼近误差存在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讨论了神经网络应用于辨识控制过程中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最后研究了在非线性系统的轨迹跟踪过程中增加滑动控制来偿神经网络的逼近误差,从而提高系统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5.
热塑性聚氨酯增韧改性聚甲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POM/TPPU/Z-3共混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容剂Z-3可控制共混体系中分散相的颗粒尺寸及分布,起着聚集剂的作用。随着TPPU用量的增加,共混合金的结晶度和拉伸强度增降低,缺口冲击强度出现峰值,MI下降,当POM/TPPU/Z-3=100/7/0.49时,共混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Li  Ting  Shang  Haiping  Zhang  Qunying  Wang  Weibing 《Microsystem Technologies》2021,27(8):2989-2994
Microsystem Technologies - Since nonlinearity is critical to silicon piezoresistive pressure sensors, this paper combined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hanging the...  相似文献   
7.
接枝共聚物PP-g-MAH的差热分析及粘接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反应挤出法制得的接枝共聚物PP-g-MAH进行了差热分析,并且研究了PP-g-MAH与极性基材铝片的粘接性能。研究发现,接枝共聚物PP-g-MAH与PP相比,熔融温度Tm和结晶温度Tc都有所增大,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对剪切强度有明显影响,研制的PP-g-MAH可使剪切强度达9.0MPa。  相似文献   
8.
李想  王卫兵  尚学达 《计算机应用》2021,41(6):1647-1651
针对生成式文本摘要应用场景,提出了以Transformer为基础的摘要模型,并在Transformer模型中加入了指针生成(Pointer Generator)网络和覆盖损失(Coverage Loss)进行优化。首先,提出了基于Transformer模型作为基础结构的方法,利用其注意力机制更好地捕捉上下文的语意信息。然后,在模型的损失函数中引入Coverage Loss来惩罚不断出现的重复的词的分布和覆盖范围,从而解决Transformer模型中的注意力机制在生成式任务中出现不断生成同一个词的问题。最后,在模型中加入了Pointer Generator网络,从而允许模型从源文本中复制词用作生成词来解决词表无法覆盖(OOV)的问题。探索了改进后的模型是否减少了不准确的表达以及重复出现相同词的现象是否得以解决。该模型相较于原始的Transformer模型在ROUGE-1评测函数上得分提升了1.98个百分点、ROUGE-2评测函数上得分提升0.95个百分点,在ROUGE-L评测函数上得分提升了2.27个百分点,并提升了摘要结果的可读性及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Transformer在加入Coverage Loss和Pointer Generator网络后可应用于生成式文本摘要领域。  相似文献   
9.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 material MIL-53(Al) with high thermal stability was prepared by a solvothermal method, serving as a support material of cerium doped copper catalyst (Ce-Cu)/MIL-53(Al) material for CO oxidation with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Cu-Ce)/MIL-53(Al) and the Cu/MIL-53(Al) catalytic material was compared to understand the catalytic behavior of the catalysts.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rmogravimetri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TG-DSC), N2 adsorption- desorption,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MIL-53(Al) had good stability and high surface areas, the (Ce-Cu) nanoparticles on the MIL-53(Al) support was uniform. Therefore, the heterogeneous catalytic composite materials (Ce-Cu)/MIL-53(Al) catalyst exhibited much higher activity than that of the Cu/MIL- 53(Al) catalyst in CO oxidation test, with 100% conversion at 80 °C.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Cu-Ce)/MIL- 53(Al) is the suitable candidate for achieving low temperature and higher activity CO oxidation catalyst of MOFs.  相似文献   
10.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simple, sensitive, and fast reliable detectio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magnolol, FeWO4 nanoflower was synthesised through a solvothermal technique and FeWO4 nanoflower modified carbon paste electrode (CPE) was developed. The voltammetric behavior of magnolol on the modified electrodes was studied using cyclic voltammetry (CV), linear sweep voltammetry (LSV), and 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 (DPV).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ified electrode remarkably enhanced the electrochemical response of the magnolol and exhibited a wide linear range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magnolol from 1.0×10-7 to 1.0×10-4 mol/L with a low detection limit of 5.0×10-8 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