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4篇
电工技术   33篇
综合类   39篇
化学工业   98篇
金属工艺   46篇
机械仪表   48篇
建筑科学   111篇
矿业工程   17篇
能源动力   13篇
轻工业   31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24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62篇
一般工业技术   61篇
冶金工业   20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超细Fe3O4粒子表面包覆酞菁钴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合成载氧体的金属有机化学液相淀积法制造工艺,所得产物经TEM、XPS、Moss-bauer谱和B-H仪等手段,研究了它的结构和磁性能。实验表明,酞青钴以薄层形式包覆在Fe_3O_4的表面,封闭了Fe_3O_4的表面孔洞,稳定了Fe_3O_4的物相,增强了磁性能。  相似文献   
3.
温控防裂与横缝工作性态调控是混凝土拱坝施工期面临的两大难题,而冷却通水策略是控制拱坝混凝土安全、横缝开合的关键因素。为此,本文提出了混凝土拱坝温度应力与横缝性态智能控制方法,并综合应用智能化控制理念、仿真分析工具、自动控制技术构建了混凝土拱坝温度应力与横缝性态智能控制系统。分析表明,该系统有效调控了坝体应力与横缝工作性态、充分发挥了混凝土材料性能、大幅提升了温控施工效率,实现了拱坝温控防裂与横缝性态调控的多目标智能优化。  相似文献   
4.
铁基载氧体是一种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载氧体,但存在氧利用率低、在高温下易烧结等问题。虽可通过制备双金属复合载氧体或添加惰性组分改进其性能,但均存在一定缺陷。若将活性组分和惰性材料融入到一个晶体结构制备尖晶石结构载氧体,则可实现利用双金属协同作用提高载氧体活性的同时,利用Al3+提高载氧体的稳定性。采用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尖晶石结构的NiFeAlO4载氧体,考察了制备方法、载氧体与煤质量比对NiFeAlO4载氧体化学链燃烧特性和循环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了载氧体对煤转化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NiFeAlO4载氧体具有更好的反应性,载氧体与煤质量比为20∶1时,碳转化率为86.7%,远高于煤单独热解时的碳转化率(34%),此时CO2体积分数为93.6%。对反应前后NiFeAlO4载氧体晶相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表明循环过程中经“还原-氧化”后生成的NiO和载氧体颗粒团聚是导致载氧体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相较于载热作用,NiFeAlO4载氧体在煤化学链燃烧中主要起供氧作用,其不仅会促进挥发分向煤气的转化,且NiFeAlO4载氧体与焦炭之间也存在固-固反应,利于更多CO2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酸酐固化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环氧树脂的增容剂,以甲基四氢苯酐为固化剂固化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体系,通过测定,中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分析了其增韧增强效果。结果表明,增容剂的加入提高了环氧树脂与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相容性,当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含量为10%时,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的力学性能最好;并通过热失重法、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了固化物的热性能,其耐热稳定性与纯环氧树脂相比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遥感图像道路提取在城市规划、交通管理、车辆导航和地图更新等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遥感图像受光照、噪声和遮挡等因素以及识别过程中大量相似的非道路目标干扰,导致提取高质量的遥感图像道路有很大难度。为此,提出一种结合上下文信息和注意力机制的U-Net型道路分割网络。方法 使用Resnet-34预训练网络作为编码器实现特征提取,通过上下文信息提取模块对图像的上下文信息进行整合,确保对道路的几何拓扑结构特征的提取;使用注意力机制对跳跃连接传递的特征进行权重调整,提升网络对于道路边缘区域的分割效果。结果 在公共数据集Deep Globe道路提取数据集上对模型进行测试,召回率和交并比指标分别达到0.847 2和0.691 5。与主流方法U-Net和CE-Net(context encoder network)等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性能上表现良好,能有效提高道路分割的精确度。结论 本文针对遥感图像道路提取中道路结构不完整和道路边缘区域不清晰问题,提出一种结合上下文信息和注意力机制的遥感道路提取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在遥感图像道路提取上达到良好效果,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真值表的化简对于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对真值表的化简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分辨矩阵从真值表中获取最小布尔表达式的粒分辨矩阵方法,实现其在逻辑优化中的应用.首先,将真值表视为逻辑信息系统,将真值表的化简问题转化为逻辑信息系统的最简规则发现问题.然后,在传统分辨矩阵的基础上,利用等价关系模型构造粒分辨矩阵,找出可以组织成最小布尔表达式的信息粒,利用信息粒的析取合取运算获得逻辑信息系统的最小布尔表达式.为进一步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引入启发式信息的概念,给出了组织信息粒的判定法则,避免在最小布尔表达式的获取中出现冗余逻辑项,使得布尔逻辑表达式最简,同时提高最小布尔表达式的获取效率,解决大规模逻辑电路的优化问题.最后,给出了详细的算法,并通过实例和理论证明说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Two-dimensional layers of metal dichalcogenide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ultrathin thicknes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electronics and optoelectronics.Monolayer SnS2,with a band gap of ~2.6 eV,has an octahedral lattice made of two atomic layers of sulfur and one atomic layer of tin.Till date,there have been limited reports on the growth of large-scale and high quality SnS2 atomic layers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ir properties as a semiconductor.Here,we report th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growth of atomic-layer SnS2 with a large crystal size and uniformity.In addition,the number of layers can be changed from a monolayer to few layers and to bulk by changing the growth time.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atomic structure and demonstrate the 2H stacking poly-type of different layers.The resultant SnS2 crystals is used as a photodetector with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as high as 150%,suggesting promise for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9.
CartanThulen证明了Cn中的开集是全纯凸的三个等价条件,本文将给出另一个等价条件,从而使我们对全纯凸有更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主要针对风电波动对配电网造成的影响进行风险评估,建立了含储能、可控负荷的配电网风险评估模型,量化分析了配电网的风险损失,在风险评估中引入 VaR及 CVaR 等方法,为评估新能源并网风险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说明储能、可控负荷有助于降低配电网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