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38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4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4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4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水动力学数学模型并行计算技术研究及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消息传递实现了黄河二维水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并行编程。以数据的分布存储作为区域划分的依据,实现了计算量的负载平衡;在全局网格和局部区域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并且在临界单元、进出口单元、共用节点等通过规约等进行特殊处理,一方面尽可能的减少通讯量,另一方面也避免消息的阻塞。采用曙光4000A系统的8个CPU进行计算的加速比达0.8,多CPU并行计算极大的提高了计算任务的容量,使得无法在单机上完成的巨量计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水库调水调沙回顾与展望--兼论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作者简要回顾了三门峡、恒山水库调度方式和小浪底工程设计、“八五”攻关和专题研究之运用方式以及碛口、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方式等。提出小浪底水库调度应坚持“多年调节泥沙 ,相机排沙”运用方式 ;调控库容应大一些 ,同时要有灵活性 ;充分利用天然大水过程排沙 ,必要时也可相机造峰 ;注重水库联合调水调沙运用及有关技术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4.
染色废水的还原脱色及其回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使用还原型双组分脱色剂对含有不同种类水溶性染料的染色废水进行脱色处理,重点研究了脱色剂用量、反应温度、pH值和时间对脱色反应的影响。并且将脱色后的染色废水回用于织物染色中,在染料的上染速率曲线和颜色特征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脱色刑用量的增加,染色废水的脱色率都逐渐升高:中性pH条件和温度的升高均可以促进染色废水的脱色;在60℃~700℃,脱色率可达到90%;在常温下3~5分钟内完成脱色,而直接染料不超过15分钟,脱色废水能够回用于织物染色中,染料的上染曲线几乎没有变化,染色深度和色差变化极小。  相似文献   
5.
通过引入随机理论及其相关处理方法,详细分析随机概念下的泥沙冲淤模式,建立了基于随机理论的泥沙数学模型。此模型避开了恢复饱和系数意义不明、取值不确定问题,以及含沙量与挟沙力的复杂性问题。通过水库淤积、水槽冲刷及一般河道的冲淤计算应用,结果证明本模式定性合理,可与确定性的传统水沙动力学方法作对比。  相似文献   
6.
从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国民经济节约角度出发,探讨两省电网的联网效益和联网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分析联网规模、联网进度,并初步分析联网的经济性,提出两省电网互联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陶艺与环境设计的保持协调,陶艺在环境空间的多样性和陶艺在环境设计运用中要把握的时代精神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陶艺在环境空间中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8.
详细介绍了三门峡水库泥沙数学模型中一些关键技术和模拟方法,并在原有数学模型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数学模型的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比较好地反映了黄河小北干流、渭河、北洛河以及潼关以下河段的冲淤特性,各主要河段计算冲淤量与实测资料符合较好;计算汛期、非汛期潼关高程升降值与实际相差很小,计算的潼关高程变化过程与实际基本一致,计算精度可满足水库不同运用方案的比较;模型也能够比较好地反映三门峡水库在溯源冲刷期间的冲刷量和冲刷部位。  相似文献   
9.
黄河河口清水沟流路清8汊河已进入流路自然演变的末期。为此,界定了出汊、改道、流路稳定及黄河河口稳定的内涵,系统分析了近期黄河河口水沙及流路、海岸的新变化,通过试验研究了尾闾河道出汊机制,综合提出出汊阈值、触发条件以及黄河河口流路稳定综合判别指标。在此基础上,预判了清水沟清8汊河的稳定性,提出近期流路安排应优先考虑北汊河。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湟水流域水沙变化驱动因素,基于长时间序列径流量、输沙量数据,采用趋势检验法、突变检验法对1956—2020年湟水流域水沙情势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56—2020年湟水流域径流量增长趋势显著(速率为0.2亿~0.5亿m3/10 a),输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水沙突变不同步。(2)上下游各站径流量呈现相对一致的周期变化,主要存在9、22、34、47 a的周期分布;上游湟源站输沙量以30 a尺度为主周期,西宁、乐都、民和站输沙量在11、14、21 a尺度小波震荡能量较强。(3)水沙变化趋势各异,产水、产沙存在明显异源现象。(4)侵蚀性降水量、侵蚀性降水天数对径流量变化具有促进作用,侵蚀性降水强度变化引起输沙量的变化,植被覆盖度提高和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输沙量减少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