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5篇
能源动力   3篇
无线电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针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后简称一体化项目)在风光消纳率、清洁用电率等方面的建设要求,提出了计及源荷互补特性的一体化项目优化配置方法。基于包含风光发电制氢负荷、可平移工业负荷、电动汽车快充站的一体化项目拓扑,建立了一体化项目内部的多类型负荷用电功率模型。提出基于分时Copula函数生成时序一致的风光联合出力场景集的方法,进而提出分为风光额定功率配比优化、容量配置优化、负荷接入位置优化三阶段的一体化项目优化配置方法。通过算例分析对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2.
新能源直流微电网惯性响应能力弱、系统稳定性较差,传统惯性控制策略无法针对不同工况灵活调整惯性强弱,为此该文提出了双向扩展惯性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含风电的直流微电网结构模型,分析了系统惯性和风电机组惯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直流微电网中风电机组的双向扩展惯性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指数函数的极速增长性,快速调节机组的功率跟踪曲线比例系数,大幅扩展风电机组的惯性,同时在直流电压突变初期,通过正向扩展惯性控制,增加系统惯性阻止其变化,在直流电压恢复初期,通过负向扩展惯性控制,减小系统惯性促进其稳定,实现了惯性双向灵活调节,有效提高系统稳定能力。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中搭建了直流微网模型,验证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新能源直流微电网惯性响应能力弱、系统稳定性较差,传统惯性控制策略无法针对不同工况灵活调整惯性强弱,为此该文提出了双向扩展惯性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含风电的直流微电网结构模型,分析了系统惯性和风电机组惯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直流微电网中风电机组的双向扩展惯性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指数函数的极速增长性,快速调节机组的功率跟踪曲线比例系数,大幅扩展风电机组的惯性,同时在直流电压突变初期,通过正向扩展惯性控制,增加系统惯性阻止其变化,在直流电压恢复初期,通过负向扩展惯性控制,减小系统惯性促进其稳定,实现了惯性双向灵活调节,有效提高系统稳定能力。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中搭建了直流微网模型,验证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车辆导航系统没有考虑电网侧的影响,不完全适用于电动汽车充电导航,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考虑配电系统电压可承受度的电动汽车充电导航策略。从用户侧、电网侧、交通侧三个角度分析了电动汽车充电导航策略的形成,对于电网侧,提出了快充站所在节点的配电系统电压可承受度指标,并分析了快充桩相应的充电功率调节方法;对于交通侧,分析了基于Dijkstra算法的最优路径规划方法。基于33节点配电系统的仿真算例表明,该充电导航策略结合了交通侧和电网侧提供的信息,能够满足电动汽车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以及更优质的充电体验。  相似文献   
5.
“双碳”目标下,全社会用电需求增加与清洁能源规模化开发带来的并网消纳难题并存,且清洁能源对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尚未形成安全可靠替代,能源保供与能源转型的矛盾凸显。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按照大型基地、煤电储能调节能力、外送通道“三位一体”布局,统筹协调各方资源,以政企协同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为牵引,以促进新能源供给消纳为主线、以源网荷储协同互动为手段,从电网输送端、电能生产端、电能消费端、电力市场四端全面发力,构建“一机制牵引,四端发力”的“1+4”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管理体系,确保新能源“发得足、输得上、送得畅、用得好、保得了”。  相似文献   
6.
7.
针对风光出力固有的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给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带来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平抑风光波动的抽水蓄能电站容量规划模型。以风电、光伏联合出力的日内波动率最低为目标函数,并考虑火电机组运行成本构建模型;采用改进的混沌优化算法进行求解;以甘肃某区域电网为例,采用夏、冬季典型日2种场景下的算例分析,论证了不同装机容量的抽水蓄能平抑风光波动的效果以及对系统运行成本的影响,据此获得该区域电网抽水蓄能的最优装机容量参考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的功频调节性能及VSG与合并有源滤波(Active Power Filter,APF)的光伏电源无功配比协调控制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Q学习的光伏储能微网VSG与APF协调优化方法.在虚拟环境下,通过对VSG中虚拟惯性、阻尼以及微网中...  相似文献   
9.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区域系统强度弱,已经逐步成为制约新能源消纳的重要因素,因此亟需提出一种适用于新能源集群弱电网系统的新能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首先基于容量短路比指标计算方法,并以临界短路比指标约束建立了新能源消纳能力与新能源并网点系统强度之间的关联,阐述了弱电网系统制约新能源消纳的机理,并分析了无功补偿方式对弱电网系统新能源消纳的提升机理;然后,在传统时序生产模拟算法基础上,加入短路比约束,提出一种考虑短路比约束的时序生产模拟模型,以准确评估弱电网系统新能源消纳能力。最后,结合我国“三北”地区某新能源汇集送端系统工程,开展了基于短路比约束的弱电网系统新能源消纳评估应用研究,并进一步量化分析了各无功补偿方式对新能源消纳提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