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金属工艺   1篇
能源动力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获得燃煤电厂SO3和可凝结颗粒物(CPM)的迁移排放特性,对国内多家超低排放燃煤机组烟气中SO3和CPM进行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有4家电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对SO3总生成量的贡献率在42.01%~52.08%之间,湿法烟气脱硫装置(WFGD)对SO3的脱除效率在51.20%~65.20%之间,湿式电除尘器(WESP)对SO3的脱除效率在77.25%~79.27%之间;从排放烟气看,配备WESP的超低排放改造电厂均能有效脱除SO3,总脱除效率达到94.28%以上;此外,现有污染物控制装置对CPM有一定脱除作用,其中,WFGD对CPM的脱除效率在34.64%~47.20%之间,WESP对CPM的脱除效率在36.20%~39.26%之间;CPM主要由SO42–、Cl–和NO3–等酸根离子组成,CPM无机成分中的NH4+和SO42–分别来自烟气中的NH3和SO3,其质量浓度与烟气中NH3和SO3的质量浓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文本主要研究大流量插装阀(通径DG160~DG200)阀芯阀套之间的金属圆柱密封,通过深入分析主阀内阀芯、阀套间滑动密封时穿漏、渗漏状况,优化了各部分的配合公差和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3.
燃煤电站产生的SO_3不仅威胁电站设备的安全运行,排入大气还会进一步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首先,分析了SO_3在煤燃烧过程中的一次生成机理以及尾部烟道中的二次生成机理;其次,分析了烟气冷却过程中SO_3的冷凝和转变行为;再次,介绍了燃煤电站SO_3的控制措施,包括现有污染物控制装置的协同脱除以及向烟道中喷射碱性吸附剂脱除,并着重对比了其协同脱除效率、次生影响和成本等优缺点;最后,提出了今后研发的方向和重点.本文有望为燃煤电站SO_3生成和转变及控制技术的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国内某燃煤电厂1 000 MW超低排放机组中汞(Hg)的排放特性,采用EPA Method 30B对机组不同位置的烟气进行平行取样,同时对原煤、底渣、飞灰、脱硫废水以及湿式电除尘器(WESP)废水等也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表明:Hg的质量平衡率为96.65%,在可接受范围内;燃煤烟气中的Hg主要以颗粒态汞(HgP)、气态二价汞(Hg2+)以及气态单质汞(Hg0)3种形态存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对Hg0的氧化率为43.81%;电除尘器(ESP)脱除烟气中汞的能力体现在对HgP的脱除,其对HgP的脱除效率为98.88%;湿法脱硫装置(WFGD)对Hg2+具有极佳的脱除效果,脱除效率达到98.10%;各污染物控制装置(APCDs)对总汞(HgT)的脱除效率按高低顺序排列为WFGD(60.13%)、WESP(40.00%)、ESP(38.95%),整个系统对HgT的脱除效率为87.23%;最终排放烟气中的HgT质量浓度为1.89 ?g/m3,达到我国环保部规定的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