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5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使CAI教学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提出并设计了一个即选即用型CAI开发平台SnPCAIP,在该平台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在常规的备课时间内迅速地设计出自己的课件。从设计的角度阐述了SnPCAIP的总体结构模型,重点讨论了系统结构的关键部件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月圆之夜     
正~~  相似文献   
3.
雷鸿 《信息通信》2011,(4):11-13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深入发展,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无处不在.而要进行嵌入式开发之前首先必须先搭建好嵌入式开发环境.本文首先介绍嵌入式开发流程和组合方案的分析与设计,然后实现交叉编译环境的构建方法和技巧,包括操作系统以及连接器、编译器、调试器在内的软件开发工具搭建方法.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测试搭建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海上压力控制钻井工作展开讨论,希望对相关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杨卧龙  倪煜  雷鸿 《热力发电》2021,50(2):18-25
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最为经济、有效、易实施的火力发电厂碳减排方式之一,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该技术应用仍然处于试点示范阶段。本文详细介绍了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的技术路线,并重点介绍了直接耦合燃烧发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工程经验,分析了存在的技术与非技术问题,展望了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结果表明:直接耦合燃烧发电具有简单、高效、成本低等优点,是国外的主流应用技术,但其可能存在燃烧不完全、沉积与腐蚀、烟气处理设备性能下降等技术问题,选择合适的耦合比例、对燃料进行预处理等是防范风险的关键措施,但该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存在生物质燃料市场不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南海东部地区陆丰13-1油田A井钻井过程中,钻遇灰岩发生裂缝性漏失,漏速大,桥接材料堵漏困难。针对该井灰岩井段地层特点及漏失情况,该井采用了桥接材料堵漏、随钻堵漏并强钻穿灰岩漏失井段、挤水泥堵漏等工艺,最终堵漏成功。陆丰13-1油田A井灰岩裂缝性井漏堵漏工艺技术及现场实践,对于其他类似油气井井漏提供了很好的施工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PY10-8/5大位移井是中海油在中国南海的重点难点项目。该大位移井项目中表层防碰,表层大尺寸井眼造斜,高稳斜角长位移井段作业提速和井下工具的磨损都严重制约了定向施工作业进程。在深入分析该项目定向钻井作业技术难点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大位移井定向钻井技术,根据该区块的钻井经验进行了定向作业难点攻关优化。通过优化井眼轨道,优化钻具组合,使用并优选旋转导向钻井工具,模拟与实时跟踪分析作业工程参数,逐步形成了适合该大位移井项目的定向钻井作业配套技术。这些钻井工艺的应用使PY10-8/5大位移井项目得以顺利、高效、经济地完成,并对其他同类项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Weatherford公司顶驱下套管系统的主要部件、现场作业程序和技术特点。通过顶驱下套管技术在番禺油田6口大位移井244.5 mm套管下入作业中的成功应用,分析了该技术在现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顶驱下套管技术可以精准控制上扣转矩,旋转套管柱时减小下入摩阻,有效避免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为大位移深井等高难度井下套管作业提供了技术保障。建议我国加快技术研发,缩小与国外厂商之间的技术差距,使顶驱下套管技术在我国石油钻井行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番禺油田许多井投产年限长,在措施作业以及电化学腐蚀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表层套管出现腐蚀穿孔现象,完整性往往不能满足井控方面的要求,为后续钻完井作业带来诸多困难。本文以番禺4-2油田一口井的?339.7mm表层套管锈蚀穿孔后利用套管回接技术完成井筒完整性要求的成功实例,介绍讨论套管回接技术在表层套管腐蚀中的应用,对于解决老油田表层套管完整性问题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汽车驾驶员在高速动态环境中视觉辨识机理和环境的适应性,通过对我国已通车多条高速公路的实际调查,分析了高速紧急停车带设计与设置技术规范要求,以及已建成通车高速公路紧急停车带设置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在现行条件下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