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轻工业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正仓院中的"久太衫"是一种"贯头衣"的形式,它是先秦百越民族通用的一种服饰.百越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贯头衣就是这种广泛的文化影响中的一种."贯头衣"是古代中国百越民族传给朝鲜之后再传入日本的.从"贯头衣"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与朝鲜和日本文化的一种交流.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洛浦县山普拉出土的汉代毛纺织物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服装、装饰带、缀织绦、毛毯等出土文物的分析,指出: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希腊艺术、中原艺术、草原游牧民族艺术与本土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交融和并行的发展,汉代西域毛纺织技术展示了汉代时期西域地区民族文化的一个侧面,它是丝绸之路上中外纺织技术交流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海南黎族织锦艺术非常发达,在中国织锦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就黎族织锦的图案,蛙纹的美学特征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南北朝时期,在今吐鲁番盆地出现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政权,因其都城设在高昌,史称“高昌王国”.由于该国处于丝绸之路的中点,在中西政治往来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上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种桑养蚕、缫丝织锦的技艺广泛传入塔里木盆地各国,高昌、焉耆、龟兹、于阗、疏勒等国都比较普及.高昌地区的纺织品种类有绮、锦、绫、绢、缣、罗、纱等10余种,纺织品图案有几何纹、云气纹、花树对鸟对兽纹、联环纹、联珠纹、花鸟山水纹、龙凤纹等类型.  相似文献   
5.
黎族人热爱生活,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节日、婚娶、丧葬、入新屋、生育、社交和举行宗教仪式等活动都要摆席设宴饮酒。平时迎宾会客以酒相待。黎族热情好客,敬酒对歌常通宵达旦,形成了自己的酒文化。  相似文献   
6.
日本正仓院东大寺所藏有许多伎乐面,其中的尖顶高帽与西域有着直接关系.尖顶帽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古代曾广泛流行于中亚和西亚地区.戴这种高尖帽的人往往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特殊身份的人或“神”,因而这种高尖帽文化总是与宗教信仰和意识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日本正仓院东大寺所藏伎乐面中的尖顶帽来自中国,而且受到西域乃至中亚西亚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昌地区遗存的石窟壁画中有许多关于回鹘民族与西亚的服饰艺术.高昌石窟壁画服饰可以分为回鹘贵族人物、世俗供养人的服饰和西亚供养人服饰三大类.文章以高昌壁画形象为资料,对历史上回鹘民族服饰以及西亚供养人服饰作了研究,对丝绸之路上中西服饰文化交流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对海南黎族与台湾高山族的贯头衣、徒跣、文身、缠发、尚黑、椎结、鸟图腾、戴藤帽等服饰现象作了比较与分析,得出结论:黎族与高山族服饰文化虽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不同地域的典型风格,但至今仍有许多相似之处,其渊源则是来自古代百越文化的现代遗存。  相似文献   
9.
龙被是黎族在纺、织、染、绣四大工艺中难度最大,文化品位最高,技术最高超的织锦工艺美术品,是黎族进贡历代封建皇朝的珍品之一。龙被早期的图案为人形纹与鬼纹(人的灵魂),人形纹与鬼纹图案实际都是一样的,后期的龙被则完全不同,明显地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并把汉文化中标志性因素,融铸在龙被图案的形象构成中。龙被艺术中出现道、儒、佛3种宗教图纹,则反映出黎族民间不同的宗教信仰,折射出中国传统多元文化在黎族民间中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海南黎族服饰色彩斑澜,黎族服饰文化历史悠久,特别是“贯头衣”,更具有浓郁的黎族服饰特色,黎族的服饰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异彩纷呈,与古代百越服饰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