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轻工业   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采自河北、河南、安徽及新疆4个省区不同年份生产的9个小麦样品为材料,对不同发芽阶段小麦降落数值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小麦降落数值呈递减趋势,但递减到一定程度后,虽然发芽仍在继续,降落数值却基本不再发生大幅变化,而是趋于稳定,说明发芽小麦的α-淀粉酶活性达到一定程度后其活性不再增强.  相似文献   
2.
GB/T 21304-2007<小麦硬度的测定硬度指数法>中对样品的清理只规定清除破损粒,而破损粒仅仅是不完善粒中的一种;本试验选用软质、硬质和混合三类小麦将各种不同的不完善粒按1.0%~8.0%的比例添加到完整粒的小麦样品中,使用JYDB100-40型小麦硬度测定仪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GB 1351-2008国家标准规定的不完善粒不超过8%范围内,不完善粒含量的多少对硬度指数测定值没有显著影响,测定结果均在GB/T 21304-2007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证明了硬度指数主要受基因突变影响的机理,但硬度指数与小麦胚乳的完整性关系如何,有待进一步研讨.  相似文献   
3.
小麦硬度指数测定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分析了国外小麦硬度测定方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小麦硬度指数测定技术的由来及最新研究状况.结合标准化工作的研究结果,给出了我国小麦硬度分类的建议;认为小麦硬度指数测定技术在指导小麦育种、生产、收购、贸易以及基础性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脂溶性茶多酚的研制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磊  张玉军  唐怀建 《中国油脂》2004,29(11):54-57
用响应面回归分析法对茶多酚化学改性的工艺条件优选,确定出荼多酚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茶多酚:硬脂酰氯:催化剂为1:1.21:0.07(W/W/W)、反应温度68.7℃、反应时间8.5 h,在此条件下改性产物的抗氧化性能较强.  相似文献   
5.
依据GB/T 21304—2007《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法》规定的测定方法,以小麦硬度指数测定技术为指导,使用JYDB100-40型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对混合小麦、软质小麦、硬质小麦和加麦2号四种样品,分别分析试样称量精度从(±0.01~±0.9)g对硬度指数测定值的影响。结果显示,同一品种的样品在不同试样质量所测得硬度指数数值的绝对误差不大于1的前提下,当混合小麦试样质量在(25.00±0.3)g时,软质小麦试样质量在(25.00±0.09)g时,硬质小麦试样质量在(25.00±0.9)g时,所测定的硬度指数变化范围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综合结论为:试样在不大于±0.09g称量误差范围内,各品种小麦的硬度指数值都没有超出标准允许的误差范围。建议对GB/T 21304—2007规定的样品称量误差±0.01 g的精度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到±0.09 g。  相似文献   
6.
我国粮食储藏标准体系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按照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空白状况,到逐步建立管理规定、颁布技术法规,再到制定发布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直至制定标准体系的整个过程,结合粮油储藏设施的逐步改善和粮油储藏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概述了我国粮食储藏标准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简要分析了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本领域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可借鉴的经验以及发展的四个特点,认为我国粮食储藏标准体系将在储粮安全管理方法标准、与储粮工艺相配套的检测技术标准和储粮品质评价方法标准等三个方面逐步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7.
选用采自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及新疆5个省区不同年度生产的9个小麦样品为材料,对萌动小麦常规储藏过程中降落数值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发芽后降落数值比未发芽时平均降幅达31%,芽麦粉α-淀粉酶的活性明显增强;在常规储藏过程中,控制萌动小麦的水分含量在13.5%以内,其降落数值基本保持稳定,α-淀粉酶活性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小麦硬度指数测定技术的由来和最新研究状况.对技术方法和仪器的标准化,可作为小麦育种、生产、收购、贸易以及基础性研究中硬度分类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
近红外光谱法主成分分析6种植物油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区分6种植物油脂的测定方法.用不同品种和不同产地的油料制备植物油,其中32种大豆、34种花生、28种菜籽和12种棉籽,采集不同厂家生产的20种棕榈油和12种米糠油样品.测定6种植物油脂138个样品的近红外透射光谱.以植物油脂的光谱信息作变量,应用NIRCa15.2软件进行光谱预处理及主成分分析,随机取2/3的样品作定标集,1/3作验证集,选取负荷量差别较大的7个主成分进行得分比较.结果显示,138个样品被识别为相互独立的6组,分类精度100%,验证准确率100%.  相似文献   
10.
动态研究了硬质小麦发芽过程中在露白、芽长占粒长四分之一、芽长占粒长二分之一三个阶段面筋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特性.结果显示,随着小麦发芽程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所增加,蛋白质的水化作用略有增强,但变化幅度不大;蛋白质的持油力提高了91%左右,起泡性增大了50%,失水率降低了22.6%,乳化性提高了15.6%;乳化稳定性提高了21%;但在小麦芽长达到粒长四分之一之后,乳化性能变化幅度明显减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