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2篇
机械仪表   1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区段中断造成的客流拥堵,提出城轨网络脆弱性定量评估方法。利用动态客流分配模型模拟突发中断后客流在城轨时空网络中的分布情况,以乘客广义出行费用增长为指标衡量各运行区段的脆弱性,鉴别关键区段;并根据车站客流动态,确定应采取限流措施的车站与时段。以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为例计算突发中断下各区段脆弱性,研究结果表明,复兴门至王府井区段、雍和宫至建国门区段和天通苑至大望路区段为该网络中的关键区段。当复兴门至王府井区段临时中断时,应在复兴门站、王府井站、大望路站与四惠东站实施限流,并在西单站与天安门东站实行封站。该方法能评估突发中断下城轨系统客流拥堵动态,为客运组织应急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评价。  相似文献   
2.
以最小化列车运行时间增加量的权重和为目标,考虑列车运行时间、追踪间隔时分、天窗设置和运行时间范围等约束,基于列车开行方案构建了确定单条高速铁路垂直矩形天窗最佳开设时机的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对模型进行修正并给出求解策略.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借助Lingo11求解确定综合维修天窗的最佳开设时机和对应的列车运行方案,有效地降低了综合维修天窗对列车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中的列车停站问题,考虑列车停站与客流换乘选择之间的主从博弈关系,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组合型停站方案的0-1双层规划数学模型。上层停站模型以运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以车站停站下限为约束;下层乘客路径选择以总旅行耗费时间最少为目标,乘车径路连续性和可行性为约束。根据双层规划模型特点分别对决策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整合处理并通过优化软件求解。通过算例分析了参数的敏感度,并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例应用证明了组合停站更适用于特殊空间分布的客流。  相似文献   
4.

针对提前期和客户需求不确定的生产、运输和库存协调控制问题, 基于整车直达运输策略, 从优化系统物流成本角度, 建立了在决策中明确体现单位车辆运力影响的运输-库存系统协调模型, 设计了求解模型的优化搜索机制并从数学上证明了其有效性. 最后, 进一步对单位车辆运力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单位车辆的运力会影响系统决策结果, 该运力既不是越大越好, 也不是越小越好, 而是某个适中值.

  相似文献   
5.
6.
在既有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移动闭塞系统下列车追踪运行的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的元胞自动机模型,该模型有效解决了既有模型中列车速度变化的不合理问题,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用该模型获得了移动闭塞系统下列车流的相位图,并分析了移动闭塞系统中线路上快慢车开行比例及开行速差等因素对线路通过能力及列车平均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车站对列车流具有调和的作用,能够使列车流得到一定程度的同化。此外,减小快慢车速差可以有效增大线路的通过能力,而增加快车开行比例,则能够显著提高所有列车的运行效率,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营。  相似文献   
7.
用动力学仿真手段模拟了直隧道和曲线隧道洞口路面两种材料交替区域的行车过程,获得了路面材料交替位置前后的行车动力学响应。分析了车辆加速度、制动强度、路面材料交替位置和附着系数差异等因素对行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路面材料交替位置的附着系数突变是洞口事故最主要的致因,而其机理是左右轮载不相等导致车辆在驶经交替位置时发生横摆。制动行为对曲线隧道洞口行车稳定性的影响要比直隧道洞口显著,而加速行为对行车的影响更为明显。两种材料交替的位置对行车稳定性影响较大,设计时在隧道入口应将沥青路面延伸至车辆制动结束之后,出口的交替位置应安排在车辆加速起点之前。为了减小附着系数差异,应保证洞内水泥路面的附着系数在0.35之上。  相似文献   
8.
低层人至物拣货系统订单拣货路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纳总结了影响拣货路径的各种因素,并以低层固定货架仓库为例,重点研究了各种订单拣货路径策略及路径长度确定方法,在对实际应用较多的启发式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基础上,根据路径策略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概况,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解决复杂系统脆性理论既有研究工具存在的系统状态定量描述困难、系统边界条件约束较多等问题,将有色Petri网及其仿真工具CPN Tools引入到复杂系统脆性度量研究中。有色Petri网及CPN Tools内置的查询工具、既有的高级状态空间计算方法都降低了复杂系统脆性度量中的问题复杂度。论文提出基于状态空间分析的复杂系统脆性度量指标并给出编程实现流程。仿真算例表明状态空间内状态节点的脆性传递过程及其影响范围能够间接反映系统脆性行为  相似文献   
10.
黄鉴  彭其渊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30(12):3583-3585
为了改善和声记忆库群体多样性, 提高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 在度量群体多样性指标的基础上, 从参数动态调整方法、和声记忆库更新策略两个方面对基本和声搜索算法进行了改进, 提出了多样性保持的和声搜索算法, 并将该算法应用于TSP的求解。结合TSP问题特点, 设计了基于交换和插入算子的和声微调方法。实例优化结果表明, 改进后的算法不容易陷入局部最优, 优化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