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7篇
机械仪表   2篇
能源动力   1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2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通过对BA-103裂解炉进行的性能测试,了解该炉改造后的效果.测试结果说明,裂解炉炉内烟气温度、炉墙内外壁温度、炉管管壁温度分布符合设计要求.散热损失较小,说明炉墙保温层设计、安装合理;排烟热损失较大是因为过剩空气系数偏大和排烟温度较高.该炉的实测热效率超过设计要求.裂解炉的改造达到了节能降耗、增加产出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4.
作者与上海锅炉厂、谏壁发电厂合作承担了能源部把SG-1000/170-U306锅炉排烟温度降低10~20℃的重点攻关项目。为此本文分析了影响排烟温度的因素,指出炉膛和制粉系统的过大漏风和制粉系统的掺冷风使得空气预热器通风量减少,是造成排烟温度升主要原因;提出了四方面能较好地考虑到锅炉现状和减少改造费用的综合改造方案。综合改造措施实施后,可将目前锅炉排烟温度减低22~27℃,提高锅炉效率1%,年经济  相似文献   
5.
6.
综述了高、中、低能量物理场在燃煤烟气脱硫脱硝工艺中的应用。高能量物理场(如高能辐射化学法、微波诱导等离子体法、微波放电法、微波加热法等)通常直接改变脱硫脱硝反应机理;中、低能量物理场包括静电喷射器法、荷电干式喷射器法、磁固定床法、磁流化床法、低温磁性铁基SCR脱硝技术、微波诱导催化还原脱硫脱硝技术等通常改变脱硫脱硝反应的物理过程。烟气脱硫、脱硝效率随物理过程的改进而提高。  相似文献   
7.
分别在实验室规模常压模拟增压流化床燃烧室和15MWe PFBC-CC联合循环中试电站60t/h蒸 发量的PFBC锅炉上进行了增压流化床锅炉床下点火启动特性的试验研究和应用实践.试验了热烟气点 燃流化床的煤种适应性;研究了加煤床温、埋管受热面、热烟气温度和流化风量等参数对床层冷启动和热 启动过程的影响规律.验证了为增压流化床锅炉设计的启动系统中带有气封结构风室的可靠性和烟气分 布的均匀性。考察了增压流化床在深床运行中实施压火后,能再次热启动的条件及所需的燃油量和煤量 的变化。将热烟气床下点火技术和热烟气与主燃风的同风室结构应用于中国第一座PFBC-CC中试电站, 取得了点火过程稳定可靠和安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内两类最主要的清灰剂—氧化型及盐型清灰剂在工业锅炉及室燃炉上的应用实践及对灰垢的实验室的研究和分析,对两类清灰剂的除灰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清灰剂及其成分与灰垢产生了中和反应、熔融反应等化学作用,从而改变了灰垢层及烟气的物理与化学性质:使灰垢酸度降低,pH升高,质地枯疏易脱。  相似文献   
9.
再燃烧条件下煤粉热解过程中C、H、N释放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携带流反应装置中研究了再燃条件下煤粉的热解特性,测量了煤粉在高温烟气环境中热解时的质量损失和煤中C、H、N等主要元素的释放份额,分析了煤种、热解温度、热解气氛和煤粉粒径等因素对煤中主要元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煤中H析出份额远大于C、N和煤的质量损失份额,C、N析出份额与煤的质量损失份额基本相同,随煤挥发分含量增加、热解环境温度升高和煤粉颗粒粒径减小,C、H、N释放份额增加,煤焦中H,C值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方程式赛车的燃油经济性、操纵稳定性和行驶速度,以某型号后摇臂为研究对象,研究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对其悬架系统的后摇臂构件进行拓扑优化设计。采用ANSYS优化设计模块对后摇臂进行仿真计算及轻量化设计,根据赛事要求和赛车结构建立后摇臂模型,并对后摇臂结构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得到了合理的拓扑优化结构。有限元验证表明:在满足结构要求的前提下,结构优化设计提高了构件的性能,降低了材料成本,拓扑优化设计减材41.075%,轻量化效果显著,证明了后摇臂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