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9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文章通过对1993-2019年国内关于旅游策划研究文献进行检索、梳理与筛选,对国内旅游策划的基本研究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对旅游策划研究的重视程度相比于旅游规划来说明显不足,其研究开始时间较晚、文献数量不多,并且整个研究发展历程呈现不稳定的波动;研究多偏重定性研究,在视角、理论与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上还略显单一;研究内容宽泛但研究深度欠缺。针对国内旅游策划的研究现状,提出不断丰富基础理论研究、完善旅游策划理论体系,继续辐射研究内容、持续深挖研究规律,丰富研究方法和视角、加强多学科理论运用,结合当下潮流、运用新兴媒体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空气中的氧、二氧化碳、水汽、固体粒子含量以及大气压力、接受的太阳辐射、光照时数、所获得热量、 降水量等因素介绍了山地气候梯变效应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山地气候梯度效应对生态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山地气候梯变效应的实际状况出发,通过分析山地气候资源的特点,指出人类应遵循生态系统、自然保护、景 观和谐、因地制宜等原则,挖掘山地气候旅游资源、多样化气候资源和气候“小生境”等气候资源,突显其特色,发 展异于平地的农业生产、旅游活动等,将有助于山地特色气候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3.
从乡村旅游内生发展水平、乡村旅游区域旅游产业基础、乡村旅游经济支撑、乡村旅游要素条件及乡村旅游环境本底的5 个子系统筛选30 个指标构建县域乡村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借助ArcGIS10. 2、OpenGeoDa 工具, 综合运用熵值法、 ESDA 等研究方法, 测度贵州省88 个县域单元乡村旅游发展潜力, 并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 (1)贵州省县域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差异明显, 乡村旅游发展潜力较好的县区主要分布在设区的市、自治州政府驻地附近,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是贵州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差异的重要因素; (2)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 整体呈现“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特征, 高水平聚集在省级行政中心和市级行政中心地带, 低水平县区分散且远离在省域和市域中心, 但高水平区域对周边发展潜力低水平辐射带动效应不显著, 整体区域联动发展和区域合作有待加强; (3)要积极引导不同县域根据自身发展主要制约因子, 通过政府公共职能、扩大旅游经济基础和客源规模、提升交通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解决方案, 促进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旅游与城镇建设融合发展的主要内容的总结、归纳,根据驱动因素和资源特色,将旅游与城镇建设融合发展归纳为十种发展模式,并探究区域旅游与城镇融合发展路径,以期为区域旅游与城镇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四川广元市为实证点研究旅游非优区酒店客源市场,实地考察并从微观层面对其酒店客源市场特点进行研究,提出客源市场的拓展可以通过增加市内参与性节目、拓展本地业务、加强区域合作等途径实现,为旅游非优区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实现向优势区的转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归纳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山地旅游研究的主要领域有:山地旅游概念和特点、山地旅游类型、山地旅游开发理念、游客的动机和行为、山地旅游持续发展等。为了系统化深入分析,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山地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特殊性作为研究的基点,突出“山地”理念;加强山地旅游人地关系研究,完善山地旅游研究框架体系;将山地旅游发展与国家政策和区域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注重服务山区和保护生态环境;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促进山地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回顾,并在分析后发现:"互联网+"是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推动力,"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正在面临着不少的问题,指出了加快推进旅游信息化进程、旅游智慧基础数据平台建设,加强旅游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能力,发展旅游教育并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利用好"互联网+"发展机遇加强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等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为促进"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研究及今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丰富的地热能资源、相对成熟的地热能利用技术为云南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地热利用技术对于降低旅游产业能耗、改善局部环境质量、推进旅游循环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旅游区(点)建设中应在能源系统、体验系统、制冷系统和其他系统中充分利用地热发电、制冷、温室、养殖、烘干及地源热泵技术.  相似文献   
9.
山地旅游地转型发展是山地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山地旅游地转型发展模式进行研究, 将有助于提高山地旅游发展质量、促进山地旅游改革发展、打造知名山地旅游品牌。基于此, 运用案例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 以长白山、泰山、黄山为例, 总结了山地旅游地转型发展3 种模式, 包括“生态优化”导向下的长白山旅游转型发展模式、“深度文化”体验下的大泰山旅游转型发展模式与“智慧旅游”驱动下的黄山旅游转型发展模式, 并从旅游地功能、旅游产品、旅游服务、营销模式、经营管理等5 个方面对转型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提出了: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转变旅游开发方式; (2)加深旅游资源利用程度, 打造旅游产品开发体系; (3)借助智慧旅游平台, 推进旅游优质发展; (4)加快管理体制改革, 促进旅游科学高效发展等4 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选取标准差(St)和变异系数(Vt)对2001—2012年云南省旅游收入变化差异进行分析,借鉴物理学重力模型,并运用区域重心模型研究方法对云南省旅游客流量和旅游收入重心的时空动态变化轨迹与成因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2年云南省旅游客流重心呈"西南—西北—东南—西北"移动趋势,旅游收入重心呈"西—西北—西南—西"移动趋势,整体向西移动;(2)省内市州之间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差异较大,区域内发展不平衡明显;(3)重心变动区域范围较小,旅游重心整体偏西偏北移动,非均衡发展态势明显。由此提出了云南省区域旅游发展时空方面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