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39篇
化学工业   34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8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界区乙醇中聚碳酸酯解聚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温度160~260℃、压力1.4~8.5 MPa、反应时间15~60 min条件下,研究聚碳酸酯(PC)在超、亚临界乙醇中的解聚反应,着重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聚碳酸酯解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解聚率增加;随温度的升高,主产物双酚A(BPA)产率先升高,之后下降;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双酚A产率下降.其中温度对双酚A产率的影响最大.当投料比为8.0,反应温度为220℃,反应时间为15 min时,主产物双酚A产率可达到80.4%,此时解聚率为98.8%.根据聚碳酸酯在超亚临界乙醇中解聚产物的分析,并结合聚碳酸酯的链节特点,提出聚碳酸酯的解聚机理.通过实验数据关联,得出解聚反应级数为一级,解聚反应活化能为58.03 kJ·mol-1.研究结果为选择解聚介质和工艺参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水中有机玻璃、硬聚乙烯喷咀上气泡生长的过程,探讨了气流率、喷孔形状对气泡形成的影响,并导出了气泡直径和气泡扩展直径的计算公式.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阴极材料对微生物电解池(MEC)耦合厌氧消化(AD)体系产甲烷性能的影响,分别将不锈钢、钛、泡沫铜、泡沫镍作为阴极,分析不同阴极材料所处体系在不同电压条件下的产气性能、阴极材料的电化学特性以及阳极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在4种阴极材料中,泡沫铜和泡沫镍所处的体系产甲烷、析氢性能最强,电子传递效率及电化学活性较不锈钢和钛强,所处体系中阳极产甲烷功能菌含量明显高于不锈钢和钛,故直接电子传递效率较强。由于泡沫铜易被氧化,故泡沫镍作为阴极材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一种快速彻底降解废水中有机物质的新型处理技术。在超临界水氧化有机物中 ,乙酸被认为是一种中间产物 ,乙酸氧化是反应速率的控制步骤 ,其氧化动力学的研究对反应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动力学参数和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密度和停留时间上。最近的研究发现加入二氧化锰等催化剂 ,可缓和反应温度、压力条件 ,以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综述了目前在超临界水氧化乙酸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连续平推流或间歇反应器中实验数据用幂指数曲线拟合得到的动力学方程表明 ,乙酸氧化为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5.
硫化锌矿常压氧化浸出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HNO3和NO2为氧化剂硫酸浸出硫化锌矿的过程。指出Zn^2-、Fe^2+、Fe^3-等通过硫膜层的扩散是整个过程的控制步骤。并用正并试验的方法对矿粉粒度、酸浓度、酸耗量、浸出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浸出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获得了较优的浸出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锌出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水氧化法降解葡萄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验研究了葡萄糖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降解。结果表明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能有效地降解废水中的葡萄糖 ,COD去除率可达 98%。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压力的增大、停留时间的延长和初始废水浓度的增大 ,COD去除率也随之提高。葡萄糖在超临界水中氧化降解的动力学方程为- d[COD]dτ =2 4.2 exp - 3.0× 10 4RT [COD]1.0 3 [O2 ]0 .0 670  相似文献   
7.
马斌斌  徐明仙  郑夏琼  林春绵 《农药》2012,51(3):193-196
[目的]获得单一的高效异构体对于提高农药药效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Sino-ChiralOJ柱在超临界色谱中以CO2为流动相对5种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进行手性分离。探索了系统温度(25-45℃)、流动相改性剂(甲醇、乙醇或异丙醇)及添加量(5%-15%)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唑禾草灵、吡氟禾草灵、喹禾灵获得了完全分离,其最大分离度分别为11.66、1.48、8.34,而禾草灵酸和吡氟氯禾灵均未获得分离。[结论]随着改性剂添加量的增大,唑禾草灵、吡氟禾草灵、喹禾灵的容量因子和分离度逐渐减小,而分离因子基本保持不变。在同一改性剂添加量下,容量因子按甲醇-乙醇-异丙醇的顺序基本逐渐增大,而分离因子基本保持不变。随着系统温度的升高,容量因子逐渐增大,分离因子和分离度逐渐减小。各物质结构上的差异导致分离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8.
以水稻秸秆为原料,在30 L搅拌发酵罐中55℃下进行厌氧发酵产沼气实验,探索外源H2的连续导入对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H2的导入可以实现沼气的原位提纯,CH4相对平均体积分数从69.6%可提高到94.4%(搅拌速度100 r·min-1),同时CO2相对平均体积分数从30.4%降低至5.6%(搅拌速度100 r·min-1);对比无搅拌的小试装置,搅拌速度为50 r·min-1时,搅拌可将外源H2的利用率从91.0%提高到93.1%,转化率从85.0%提高到96.8%;外源氢的导入可明显促进丙酸、丁酸和异丁酸的降解,可有效地避免发酵过程中VFAs的累积问题,同时搅拌的加强对发酵体系乙酸分解产CH4和沼液中CO2的消耗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终使得沼液的pH略有上升;外源H2的通入与搅拌改变了发酵系统内的微生物群落组成比例,但并未对系统内的产CH4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水中萘酚氧化分解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建立了超临界水中有机物连续氧化分解的实验装置。初步探索了超临界水中β-萘酚氧化分解的影响因素及主要残留物。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在有机合成中的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氧化碳(CO2)因无毒、不燃、价格低廉、临界点条件温和等优点而成为超临界流体中研究最多的介质,广泛应用于萃取分离、化学反应、材料制备等领域,是常规溶剂的理想替代者。同时,CO2的固定和利用也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超临界二氧化碳同时作为反应物和反应介质在有机合成中的一些应用,着重介绍了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有机碳酸酯、有机酚酸、甲酸及其衍生物等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