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轻工业   8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双价抗虫基因Pta-CrylAc转化方法,针对于番茄品系的Nicro-Tom进行转化,优化了农杆菌介导番茄转化的几个影响因素:①外植体长度在0.5 cm左右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②农杆菌侵染时间为8 min;③菌液浓度OD600约为0.15.  相似文献   
2.
味精废水生物处理与磷元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味精废水具有CODcr、NH4^+-N高等特点。影响生物处理的主要因素有温度、pH值、营养元素、溶解氧浓度等。本次实验采用好氧池进水及回流污泥,研究味精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限制因子及其影响。实验发现,溶解氧在3.0-4.0mg/L时较溶解氧在2.0-3.0mg/L时的COD处理效果差,而NH4^+-N去除效果高。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当BOD:N:P=100:5:0.8时,COD与NH4^+-N处理效果最佳,而BOD:N:P=100:5:1.1时,COD与NH4^+N处理效果反而比对照实验不添加磷元素时差,P元素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味精废水中含有多种氨基酸、残糖、发酵中间产物、铵盐等,表现为高CODcr,高NH3-N的特点。微生物在废水中生长的状态,决定着废水处理的结果。本实验在LB、改良马丁琼脂、硫乙醇酸盐流体、马铃薯四种培养基上分离、培养、研究废水中微生物的生长数量及特征,统计出了4种数量较多的菌株,确定数量最多的一株为优势生长菌,通过在味精废水中添加无机磷元素的实验,证明无机磷对优势生长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改变LB培养基的pH值,通过单因子分析确定其最佳生长pH7.6。  相似文献   
4.
絮凝沉淀法作为一种成本较低的造纸废水处理方法被广泛采用。其水处理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絮凝剂的性能,絮凝剂是絮凝法水处理技术的核心。本文介绍了絮凝剂的种类以及作用机理。重点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以及微生物絮凝剂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指出微生物絮凝剂是以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IC反应器在造纸废水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循环厌氧处理技术(简称IC厌氧技术)是一种适合于处理有机高浓度水的技术。本文介绍了IC反应器的基本结构与原理,IC反应器的水力模型和动力模型,总结了IC反应器的优点,并结合工程实例展望了IC反应器在我国造纸工业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喷雾干燥塔塔顶热风箱内风量分布不均的问题,设计了导风板装置,并与传统热风箱比较。通过调试,结果表明:安装了导风板装置后,风量在热风箱内均匀分布,热风能够均匀地进入热风箱中的主风筒内,塔内物料干燥速度一致。  相似文献   
7.
从造纸中段废水中分离、筛选出13株菌株,通过其对色度、COD的去除率以及pH值等指标的研究,优选出一株高效真菌--Rhozopus.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入了生活污水后,Rhizopus对造纸中段废水中色度和COD的去除率有明显提高,同时pH值也表现出相应的变化.造纸废水中难降解物质可以通过Rhizopus的共代谢作用而得到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8.
电化学方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是目前水处理研究中一个较为活跃的领域.本文对难生化处理的垃圾渗滤液用强制电化学电解,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最佳运行参数.由实验结果可知,当电解时间为100 min,电流为1.6 A时,BOD5/COD的值由原来的0.105提高到0.36,大大提高了垃圾渗滤液的可生化性,有利于垃圾渗滤液的后续生物处理.电化学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不仅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灰树花多糖抗肿瘤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是否改善为指标,对灰树花多糖在晚期恶性肿瘤中的辅助治疗作用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进行了临床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灰树花多糖具有直接、迅速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作用,应用灰树花多糖辅助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果粮混酿双菌共酵生产苹果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果粮混酿法生产酒精,确定了较佳的果粮比例和初始总糖度,发酵终了酒精浓度7.8%,发酵周期108h;以双菌共酵法生产苹果醋,提高了苹果醋的风味与营养,优化了双菌共酵发酵工艺,发酵终了总酸含量4.7%,发酵周期5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