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28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5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40篇
矿业工程   2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户外公共空间遮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遮阳形式进行了总结,比较了几种常用遮阳措施的遮阳效果,并肯定了建筑阴影较好的遮阳作用;提出了现代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遮阳要充分利用高层建筑产生的阴影,并合理地与其他遮阳措施结合利用;以沙坪坝三峡广场为例分析了综合应用各种遮阳形式的热环境设计,以期对未来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和已有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的城市,因其发展性质、用地环境,以及175m蓄水淹没后形成新的岸线关系等因素,对城市用地布局产生特殊的效果提供了客观条件。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内以风景旅游性质为主的城市,更应利用新的地形环境、水库岸线与湖面,以小巧灵活、适应地形变化、展示城市景观的规划思想为指导,扬长避短,塑造个性,发挥优势。对于新城市规划用地,应从各方面加以综合的评价,进行用地的选择,安排城市布局。本文拟从巫山新县城规划实例的分析,来说明库区城市迁建规划,应根据不同的城市性质来掌握用地布局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外流降膜板式蒸发器作为替代列管式蒸发器的新设备应用于氧化铝行业,其板片材质处于一个摸索选择的过程。本文就高合金不锈钢板片的失败事例进行分析,通过试验、试用,最终找到较为理想的材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煤矿防爆型蓄电池电机车的技术改造,将电机车运行由单方向控制操作改造成双方向控制操作,解决了煤矿运输安全生产中长期存在的隐患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城市规划学科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城市规划具有两层涵义,既包括城市规划所开展的工作,同时也包含对城市规划工作的相关的科学研究.但是其科学研究往往受到忽视.从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双核心模式角度提出了城市规划学科体系的构架,认为城市规划学由理论城市规划学、技术城市规划学和应用城市规划学三部分组成,而科学性内涵是城市规划学科体系架构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全国2/3的土地、森林、矿产、水能等资源集中于山地.西南地区是人口、民族、资源、地域文化丰富而多样的典型山地区域.国家统筹区域发展和城镇化西部推进战略的实施,西南山地城市(镇)规划与建设显露出理论指导乏力和基础研究薄弱,导致惯性走入“建设性破坏“的误区,造成城乡环境资源、地域文化特色、物质空间形态极大损失.进入新世纪以来,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逐步跃上台阶,“重庆成都“城市密集的经济发展成为了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创新研究西南山地城市(镇)规划适应性理论与方法,业已成为具有国家高度和重要学术价值的科学问题.论文针对西南山地土地资源稀缺性与生态环境脆弱性的人居建设,城市、建筑空间多维性和自然、人文内涵丰富性的人居环境品质追求,提出指导西南地区城市(镇)规划与建设的适应理论研究目标:山地城镇化适应性理论及发展模式,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的生态理论及减灾防灾,山地城市(镇)有机更新理论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山地城市(镇)建设适应性新技术支撑体系.论文拟建立对西南山地城市(镇)规划理论研究的思考并对我国山地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工作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和城镇建设导致地域文化传统与社会结构正面临不可逆转的“建设性破坏”。考证相关史料,分析古代三峡地区开发理念和模式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逻辑关系,以及与同时代中原诸国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三峡地区古代城镇时空格局在区域观念上具有朴素的生态流域观,在实施策略上呈现“点 轴”型开发模式。重建其历史变迁过程是修复上述“建设性破坏”矛盾的基础研究之一。其原因在于,这一过程受到自然地理格局的基础性型范作用,地域文化系统的内驱性动力干扰和社会结构方式的技术性体系控制。  相似文献   
8.
改革社会调查课程教学,推动城市规划学科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浩  赵万民 《规划师》2007,23(11):65-67
城市规划社会调查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使广大师生都充分认识到社会调查对于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及社会调查实践对于城市规划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应改进理论知识教学,加强有关社会调查知识的教材建设;以方法教育为宗旨,更新教学理念,实施阶段目标教学;实现多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联动,全面提高城市规划专业的整体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9.
10.
人居环境研究的地域文化视野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是人居环境的基本要义.结合我国城市发展进程的具体阶段性特征,将城市文化研究落实到具体的时间、空间中,讨论地域文化的内涵构成和发展规律.通过比较研究重庆、香港城市发展的历程,以自下而上的地域文化视角深入讨论城市发展建设中的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