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月色洒向梅兰芳纪念馆的四合小院,树影婆娑、微风拂面,庭院间正在进行着《琴芳梅兰》的音乐会,古琴悠扬,梅腔婉转;初夏的月夜自有一种温婉的气息,正与这古琴、梅腔相和。《琴芳梅兰》是一部具有创新性、跨界融合特点的琴歌艺术音乐会。由梅兰芳纪念馆与北京琴宗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制作,梅兰芳纪念馆馆长刘祯总策划,古琴名家杨青先生领衔,携手京剧名家、梅派传人胡文阁,用古琴演绎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的经典唱段。音乐会还邀请了青年文化学者曹雅欣,导演裴歆悦,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0岁,因解暗红色血便3个月于2014年2月24日入住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腹部无阳性体征。肛诊检查:直肠后壁可触及肿物,质地柔软、略脆,活动度尚可,指套血染。电子肠镜检查:距肛缘2~12 cm 处见直肠后壁隆起肿物突入肠腔,肿物沿肠道长轴发展,基底较宽,累及肠腔1/4周,肿物黏膜充血粗糙,呈结节颗粒状。初步诊断: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癌变待除外(图1)。行2次电子肠镜活检病理报告:腺瘤3级。钡灌肠检查结果:直肠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螺旋 CT 检查均未见异常。临床诊断: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癌变待除外。与患者沟通后决定行经肛门直肠肿物局部扩大切除术,术中行冰冻检查,如为进展期癌则改行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常规术前准备,于2014年3月5日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患者取截石位,扩肛后小 S 勾撑开肛管,充分显露术野,见肿物位于直肠后壁,距肛缘2~12 cm,沿肠腔纵轴分布、宽蒂,累及肠腔1/4周,质脆易出血。提起肿物,应用腔镜弯头直线切割吻合器(ENDO GIA,45 mm 钉仓)于肿物根部连同少量正常黏膜组织夹闭、击发,连续切割4次,将肿物自外向内分段完整切除,检查肿瘤无残留、创面无出血,肠壁吻合好。术中冰冻:直肠腺瘤,切缘阴性。手术时间约20 min,术毕患者安全返回病房。患者于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肠内营养,术后1 d 排气,2 d 排便,无出血、发热、肠腔狭窄、肠漏及肛周脓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 d 痊愈出院。术后病理:直肠绒毛状管状腺瘤,部分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切缘阴性(图2)。术后3个月复查电子肠镜,见长约10 cm 瘢痕及残留的吻合器钉,直肠黏膜光滑,无红肿及肿物,肠腔无狭窄(图3)。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木刻版画始于汉盛于唐,鲁迅先生曾说版画最早出于中国.汉唐的丝织绢面图案蓝印织物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古代原始版画.之后,佛教版画、民间木版年画以及雕版印刷方兴未艾,但这些传统的木刻版画基本都是复制版画.上世纪三十年代初鲁迅先生热心引进欧洲俄国及日本的原创版画,提倡并推进中国新兴木刻运动,使古老的中国复制版画嬗变成为创作版画.因为产生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使得中国的创作版画在出现伊始就富有强烈的时代与民族精神,中国新兴木刻创作与民族解放、抗日战争的大环境背景紧密结合,成为民族救亡的精神力量,这些都使得中国新兴的创作版画具有强烈的风格和个性.中国的新兴木刻运动是可以作为中国近代美术史上光辉的一页而载入史册的.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全球化、城市化是中国当代社会的本质特征,这不仅是中国当代艺术生长的文化土壤,更为中国当代艺术家提供了史无前例的精神体验和无限丰沛的灵感源泉,巨变的时代需要伟大的艺术,伟大的艺术也需要时代的滋养.在时代大变革面前,我们需要对中国当代艺术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讨论,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当代艺术的内在本质,进一步认清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规律,有效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健康发展和持续繁荣.由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美术》《美术观察》协办,中国文化报社支持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承办的时代与使命——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研讨会日前召开,研讨会以中国当代艺术的现实存在及其价值诉求为出发点,对于当代中国艺术的内在精神、基本特征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学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以《杜骗新书》中的有关史料为主要线索,对晚明民间经济生活中的零售业诈骗现象和运输业诈骗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经济诈骗是商品经济发展引发的社会风气变化的结果,与政府和法律的社会控制力的不足及对经济生活保障能力的微弱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研究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行家庭肠内营养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术后在院内均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出院后拔除鼻空肠营养管,观察组继续保留肠内营养支持,持续时间为4w。观察和比较两组出院时或出院后4w各营养指标和生活质量指标变化。结果:两组出院时体重下降和上臂围测量值以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指标无明显差异(P>0. 05),出院后4w观察组体重下降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上臂围测量值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出院后4w观察组功能状态(KP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LI)和EORTC OLQ—C30量表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患者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患者不良营养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分布式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以微电网的形式运行,与大电网互为支撑,成为发挥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能效的最有效方式之一。航天电力系统由于具有较强的分布式特点,而其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适合采用微电网系统。在归纳总结微电源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在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时分析了微电源逆变器的控制特性,根据不同微电源的类型分别采用PQ控制和V/f控制策略,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建立了微电网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微电网技术适合在航天供电系统中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