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1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3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利用聚丙烯腈(PAN)纤维为原料,经羟胺改性后得到具有螯合性能的偕胺肟纤维(AOCF),然后将AOCF浸渍于硫化铅(PbS)纳米溶胶中,利用物理吸附以及微粒表面与AOCF中的羟基和胺基的键合作用,合成了纳米PbS/AOCF复合纤维。分别对产物进行TEM、XRD、IR及AFM表征,结果表明:纤维上纳米PbS的粒径大小平均为30nm,呈规则的纳米球形,且分散性较好,均匀分布在纤维的表面。  相似文献   
2.
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与Cu(Ⅱ)溶液反应,以甲醛为还原剂,硝酸银为活性剂,在30℃水浴中反应60min,制备出纳米铜/改性聚丙烯腈复合纤维.通过XRD、AFM、SEM等分析手段对其表征,结果表明:单质铜颗粒键合于纤维表面,铜颗粒呈球形,且沿表面链状排列,其粒径大小在100nm以内.  相似文献   
3.
4.
12150 ZL柴油机在研制过程中,缸盖的结构强度曾经是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全面的分析研究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结构改进,使高应力区的应力值有了大幅度下降,使缸盖多次通过严格的试车考核。  相似文献   
5.
铜(Ⅱ)-聚乙烯醇溶液的配位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乙烯醇(PVA)与氯化铜在水溶液中发生配位反应,用测定溶液电导率的方法确定了反应的配位数,并对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 mol Cu(Ⅱ)与4 mol PVA链节单元形成配位结构,在该配比下体系的总反应级数为1.5,其速率方程为1/CA0.5-1/CA00.5=kt,速率常数k=4.0792×104exp(-Ea/RT),活化能Ea=32.747 kJ/mol。  相似文献   
6.
为产生一个与视频信号中的行同步信号严格同步的时钟信号,设计了一种数模混合结构的电荷泵锁相环(PLL)电路。通过对锁相环电路中鉴频鉴相器、电荷泵电路、振荡器电路设计适当改进,实现了性能稳定的时钟信号。采用中芯国际公司的0.35μm 2P4M双层多晶硅四层金属3.3 V标准CMOS工艺,使用Simulink软件进行了系统级仿真、Spectre软件进行了电路级仿真、Hsim软件进行了混合仿真。结果表明,环路输出频率27 MHz时钟信号,占空比达到50.141%,输入最大2 Gbit/s像素信号条件下,时钟抖动小于350 ps,锁定时间小于30μs,芯片的工作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求解梯级水库群优化运行策略的方法。对于一个梯级水库群,根据能量原理,聚合成一个梯级库偶,以系统运行效益最大为准则,用离散微分动态规划法,求梯级库偶的优化运行策略,形成层次分析的第二层;对应于梯级库偶的优化运行策略,建立一个子优化模型,以库群发电量最大为准则,用优化技术求解梯级水库的最优运行策略,构成层次分析的第一层;层次分析的第三层——运行调度人员,则对库群的运行进行全面控制,使梯级水库群处于最优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8.
以聚丙烯腈(PAN)为原料纤维,与羟胺溶液反应,制得偕胺肟纤维(AOCF)。以偕胺肟纤维与金属离子Cu(Ⅱ)、Co(Ⅱ)、Hg(Ⅱ)、Zn(Ⅱ)、Cd(Ⅱ)反应生成一系列的金属螯合纤维(M-AOCF),测定了各M-AOCF的单纤强力。结果显示:制得的金属螯合纤维,随着金属离子含量的增加,纤维断裂强度逐渐降低;且当含量较低时,纤维断裂强度大于原AOCF;当含量超过一定值时,断裂强度小于原AOCF。  相似文献   
9.
龙溪河是重庆下游长江北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四川省梁山县百里漕,流域面积2880平方公里,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62公厘。全河长约140公里,自狮子滩至注入长江河口一段,瀑布滩口相联,河床峻陡,落差集中。根据全河的流域规划,分成狮子滩、上清渊硐,迴龙寨及下清渊硐四个梯级电站,供给重庆地区电力系统日益增长的负荷需要。狮子滩水电站则是龙溪河上游的第一个梯级电站。  相似文献   
10.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在织物热湿舒适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评价数学模型,对确定数学模型、计算权重、建立模糊关系矩阵和综合评价合成运算方法等进行了详述。通过模糊变换B=A.R,综合所得模糊信息,对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