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孕震过程中次声波的产生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个临震次声波产生的机理模型,认为孕震末期地质结构动力行为引起的地表变形与空气耦合运动导致可观测次声波.并以日本地震板块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数值模型,采用二维瞬态有限元分析方法,分层考虑不同深度地质参数,模拟了日本东北部地区地表的运动,计算了地表位移及次声波压力变化曲线,模拟出了临震次声波,次声信号波形特征、频率范围与实际观测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孕震一次声机理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综合多学科观测方法预测强地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个成功的预测震例,以此解析了多学科的地震预测方法.列举了13次成功的临震预测及16次较好的年度地震预测.自1995年以来全球发生伤亡人数较多的大地震,震前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都收到了明显的临震信号,这说明多学科的观测方法是有效的,实践证明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次声网络的信号传输问题,开发了一种基于32位ARM系列的微处理器S3C2410X与串行A/ D转换器TLC2400,利用Linux操作系统内嵌的TCP/IP网络协议构成一个次声波采集与网络传输系统,并对系统的结构原理、主要外围接口和系统软件设计框架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1991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为统计时间段,以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南北方向地电脉冲仪所记录到的地电异常矩形脉冲信号和全球范围内的火山喷发事件为研究对象,选取信号序列sd1(i)、sd2(i)、sm1(i)、sm2(i)及喷发序列red(i)、vem(i),分别计算相关系数Rsd1.ved(m)、Rsd2,ved(m)、Rsm1,vem(m)、Rsm2,vem(m),并选定显著性水平α=0.01进行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认为,地电异常矩形脉冲信号的出现与火山喷发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次声波观测方法,分析了2010-01-2014-06发生在瓦努阿图地区的M≥7.0级以上地震震前次声波异常信号特征,发现其波形类似,呈多组分布,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其能量主要集中在0.001~0.005 Hz.同时,对中国发生的2010-04-14玉树M7.1级地震、2013-04-20雅安M7.0级地震、2013-07-22定西M6.6级地震和2014-02-12于田M7.3级地震震前次声波异常信号进行了波形及频谱分析,并与瓦努阿图地震前接收到的次声波异常信号对比发现,不同地域的地震,其震前次声波异常信号特性不同.这有助于研究震前次声波异常信号与震源地理位置及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对次声波方法预测震源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日本大地震及海啸的早期预测及临震信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级大地震,引发10~23.6 m的大海啸,造成核电站泄漏,损失惨重.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早在2008年7月25日,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根据5种异常信号作出"关于日本大地震及海啸预测".实际发生的地震正好在预测的区域范围之内,而且确实发生了高达10 m的破坏性海啸.并且在这次大地震前,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还记录到5种前兆异常信号.这表明一个7级以上的地震有一个能量积累的过程,往往在震前几年就会出现前兆异常信息,尤其在震前几天还会陆续出现临震前兆异常,抓住这些信息对实现地震的预测预防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临震预测是指对未来10 d内将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测.采用多学科多种观测方法进行临震预测,可以预测地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中的一二个要素,综合多种前兆异常信息,做出临震预测.其中,准确地预报了1996年包头Ms6.4级地震、1997-04新疆伽师地区Ms6.3-6.6级强震群、2000-07日本伊豆群岛 Ms6.4级地震和2001-12-18台湾Ms7.5级地震等.其独到之处在于可以预测发生在距观测点几千km以外的强地震,在这一世界性难题上实现了创造性的突破.本文对2003年以来的年度预测及临震预测,按照评分标准进行了评定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1999-09-21台湾集集(23.85°N,120.78°E)发生了M_s7.3地震.这次地震前,距震中1800 km以外的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39.88°N,116.47°E)接收到多种非常清晰的临震信号:次声波异常、地应力突变及虎皮鹦鹉跳动频率异常等.在对这些信号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成功预测了在台湾发生的地震,包括:1999-09-21 M_s7.3地震、2001-12-18的M_s7.5地震、2002-03-31的M_s7.5地震、2004-05-19的M_s6.7地震、2004-10-15的M_s7.0地震和2005-10-15的M_s6.6地震等.  相似文献   
9.
介绍翁氏发震时间公式产生的过程和震例.经过多年对翁化发震时间公式的使用,根据干支理论对其进行修订.指出修订后的公式适合计算7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时间及其在中国的适用地区.根据统计,修订后公式计算的发震时间与实际地震发生的时间误差在3 d以内的占42.9%。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南北方向地电脉冲仪接收到的典型地电异常信号为研究对象.应用傅里叶和小波分析理论对两种地电异常信号进行频域分析,找出地电信号的频域特性及频率范围.根据分析结果可知上述地电异常信号属有用的地波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