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与涠西南凹陷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部湾盆地是中国南海北缘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盆地内部油气富集差异明显。利用北部坳陷内高精度的地震资料,对坳陷内的两个重要凹陷的结构、断裂体系及构造样式进行了解剖,并讨论了造成两个凹陷构造特征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NE向、NEE向及近EW向多组断裂体系,受伸展应力由NW-SE向转变为近NS向的影响,断裂体系在晚始新世发生转变,由NE-NEE向为主转变为近EW向,并沿NE-NEE向雁列展布。海中凹陷整体表现为简单半地堑,断裂体系简单,构造样式以伸展构造样式为主,局部发育断展型反转构造;涠西南凹陷则整体表现为多米诺式复杂半地堑,断裂体系复杂,构造样式同样以伸展构造为主,但沿2号断裂带发育伸展-走滑构造样式。造成海中凹陷和涠西南凹陷构造特征差异的影响因素包括NW向隐伏断裂、NE向先存断裂的差异及构造反转动力源等。  相似文献   
2.
断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之一,断裂带岩石中的包裹体可以反映流体当时的物化性质及断裂性质。通过对断裂带中流体包裹体成分及镜下特征的研究可以判断断裂的力学性质;利用包裹体均一温度可以判断断裂带内流体活动时期,达到间接判断断层的活动期次。以平南油田平南断裂中流体包裹体的分析测试为例,通过研究,表明平南断裂是一条经历了正、反转运动的复杂断裂;均一温度测试表明,平南断裂带中有2期油气运移事件发生,对应的温度分别为60-85℃和90-120℃,并对应着断裂2个期次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文西断裂带构造特征与油气运聚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世永  李月  周瑶琪 《特种油气藏》2006,13(4):35-38,41
文西断裂带发育4条主控断层,控制着该区的构造格局,同时也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通过对断裂主要参数的计算,对断裂特征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其活动性,加深了对该区构造的认识.文西断裂带东西两侧分别靠近前梨园洼陷和海通集生油洼陷,为文西断裂带圈闭成藏提供了有利的油气来源研究表明,东濮凹陷构造运动时期与油气大规模运移时期相匹配,成熟的油气可以通过活动的断层进入圈闭.  相似文献   
4.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平南油田的研究,阐述了流体包裹体的基本概念,较系统的 介绍了流体包裹体在分析盆地演化史、忮复盆地古地温、分析断裂构造、研究油气运移通道、确定油气 运移成藏期次、确定油气演化程度和形成阶段、确定油气勘探深度和预测远景区以及油气源对比等方面 的应用和研究成果,同时也对在某些方面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认识。  相似文献   
5.
油气输导体系沟通烃源岩与圈闭,在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油气输导体系的输导机制,对含油气盆地的输导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气输导机制从根本上来说是油气在空间输导网络中的运移机制,主要包括输导载体、输导动力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演化规律,提出油气输导体系的分类命名原则为输导关键时期—输导方向—输导动力—输导空间,据此可以确定油气输导体系的有效性,进而预测油气藏的分布以及指导油气勘探。以东营凹陷南斜坡为例,将其明化镇组沉积末期的油气输导体系分为3类,分别为明化镇组沉积末期—向上—中高压—中孔隙油气输导体系、明化镇组沉积末期—横向-向上—中高压—大孔隙油气输导体系和明化镇组沉积末期—横向—中高压-浮力—大孔隙油气输导体系。  相似文献   
6.
层序地层与含油气系统有其内在的联系,把它们两者结合起来可更准确的认识成藏特点和成藏规律,更有效的指导油气勘探。通过应用岩性识别、地震资料、测井资料将沙二下亚段划分为8个准层序,确定了3种体系域类型,即湖进体系域、高位体系域以及湖退体系域。由于对于文西断裂带盖层的研究前人已经确定,通过层序地层学手段确定了更具体的储集层位(Ⅰ3、Ⅰ4、Ⅰ5准层序组)。据之,将文西断裂带含油气系统定名为Es1 Es3~Es2下(!)含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7.
断层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结合胜利油田平南—平方王地区的区域地质概况,分析了平南大断层的形成演化过程,恢复了其构造演化过程图。对钻穿该断层的滨古26、滨古11等井进行了岩心取样,并对断层面附近样品所合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形态学和显微测温分析。研究区地层演化史、包裹体的形态与分布及均一温度统计结果证实,断层经过了反转过程,并与油气运聚匹配良好,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在馆陶组沉积末期至明化镇组沉积初期和明化镇组沉积中、后期发生过两期油气运移。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的构造演化历程和厘清走滑作用对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和影响,利用最新的钻井资料、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和地层年代学资料,通过对断裂时空演化及其沉积响应的精细刻画,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与局部应力特征分析,对盆地内以往认为具有走滑成因的马尾状构造进行了再研究,认为该马尾状构造为区域应力场旋转背景下不同期次断裂叠...  相似文献   
9.
结合平南-平方王地区的区域地质概况分析了平南大断层的形成演化过程,对打穿该断层的滨古26井岩心进行了取样,并对断层附近样品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形态学和显微测温分析.根据研究区地层演化史,包裹体的形态分布及均一温度统计结果证实断层经过了反转过程,并且成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同时,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断层经历了两期油气运移,由于第一期油气主要为轻烃,加上当时古潜山储集空间发育不够,使得油气沿着断层向上运移,所以在上盘出现两期包裹体.而在第二期油气通过断层时,古潜山出现的大量裂缝为油气提供了充分的储集空间,使得油气可以被储存下来,所以在下盘的样品中基本出现第二期包裹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