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7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拖缆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检波点深度超出设定值的现象,那么如何在野外对定位数据进行及时的深度质控、如何定义施工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作者以VisualBasic6.0为平台,编制出了一套可视化的质控软件,应用它可以直观的对定位数据(P190文件)进行质控,并通过对国内某工区数据的进行试验应用,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常规的处理技术中没有考虑到吸收补偿的影响,如果用没有做吸收补偿的偏移数据做构造解释势必会增加工作难度。近些年来关于吸收补偿的技术得到了的不断发展,不论是在叠前数据上的应用还是在叠后数据上的应用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所研究的高密度Q补偿技术是在叠后数据上应用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高密度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的NMO技术是在假设地层各向同性的前提下提出来的,而真实的地层却是各向异性的,如果用常规的NMO技术进行地震数据的处理势必会影响数据的成像质量。近些年来随着海上地震采集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缆长度不断增加,使得地层各向异性的影响更加突出。本文对不同海域大偏移距地震数据进行了高密度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技术的应用,从对比该技术与常规NMO技术得出的道集和叠加剖面上看,该技术获得了更好的效果,从而论证了高密度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地层各向异性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长期运用FOCUS处理系统过程中,针对海上地震资料处理生产,结合具体情况,经过研究实践,较为详细的归纳了海洋地震资料噪音情况,并对噪音特点及产生机理加以分析,总结出了基于FOCUS系统的覆盖全面的噪音衰减方法。这些方法大致从共炮点域、共CDP道集域、共偏移距等多域及叠前、叠后等方面对海洋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存在的噪音加以讨论和衰减,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速度分析是地震数据处理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准确的速度场为偏移成像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高精度的速度模型是提高潜山成像质量的关键。基于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速度建模过程中要同时兼顾好项目运行周期、建模效率、建模精度等不同要求。因此针对不同构造区,采用合适的速度建模方法尤为重要。文章以渤海某工区为例,首先探讨了不同速度建模方法的优缺点,然后根据工区目的层状况选择优势互补的速度建模方法。即针对浅层以平层构造为主的目的层采用网格层析方法,针对中深层潜山构造采用非线性反演方法,针对潜山内幕及基底构造区采用速度扫描的立体层析方法。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组合高精度速度建模方法可以比较快速的得到高精度速度模型,速度反演结果与测井数据及地震剖面高度吻合,在大大缩短项目运行周期的同时,提高了潜山构造区成像精度,验证了组合高精度速度建模技术的可行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利用近场子波特征,完成对海上单个空气枪进行测试从而实现对空气枪状态的质量监控,在海洋地震勘探过程中是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国外最具代表性的气枪子波理论模型,分析了经典子波模型的理论公式。针对海上单个空气枪质量监控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利用近场子波实现对单枪测试的操作步骤。实例表明,该方法简便、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7.
常规的处理技术中没有考虑到吸收补偿的影响,如果用没有做吸收补偿的偏移数据做构造解释势必会增加工作难度。近些年来关于吸收补偿的技术得到了的不断发展,不论是在叠前数据上的应用还是在叠后数据上的应用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所研究的高密度Q补偿技术是在叠后数据上应用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海底电缆采集在我国近浅海勘探所占的市场越来越大,而采集过程中对电缆位置进行质控是野外质控流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笔者根据多年一线工作的经验,总结出一套运用初至波二次定位技术进行电缆位置质控的流程。本文分析初至波二次定位的技术原理,并展示该技术在实际生产应用的效果,希望有助于野外质控工作人员根据该方法快速有效地对电缆的位置情况进行质控。  相似文献   
9.
在海底电缆资料采集过程中,时常出现检波点偏离设计点的现象。因此,对当天采集的地震数据及时进行检查并作初步处理,实施现场质量监控尤为重要。本文详细分析了基于水平层状介质线性动校正方法识别检波点偏离设计点的方法原理,并结合实际地震资料,验证了该原理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