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粘胶丝在脱硫阶段如采用表面活性剂,将能大大强化脱硫效果。而其中最好的是oπ-10制剂。大家知道,表面活性剂不仅能有助于从粘胶丝中脱去单质硫,还能去除其他无机杂质。但是,在连续法生产粘胶丝的洗涤阶段  相似文献   
3.
UG二次开发技术在汽车冲模标准件库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深入研究UG二次开发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UG/Open MenuScript、UG/Open UIStyler、UG/Open API和Visual C 6.0等UG二次开发工具,开发建立了1套完整的汽车冲模三维参数化标准件库。该标准件库与UG的集成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界面友好,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和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4.
常压阳离子可染PET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PTA-EG-SIPE-PEG四元共缩聚反应制备了常压阳离子可染共聚酯并纺制了纤维。初步探索了不同共聚组分及含量对共聚酯的组成、热性能和流变性能等的影响。探讨了改善共聚酯热性能的途径。结果表明:T-g、T_c随SIPE的加入而升高,T_m则下降。PEG的加入使T_g、T_c下降。但CDP、ECDP的T_m均低于PET。CDP、ECDP的热失重温度均低于PET,且随SIPE、PEG加入量的增加而降低。加入热稳定剂能使CDP,ECDP热稳定性有较大的提高。CDP流动性差于PET,且随SIPE增加而更差。其粘流活化能的顺序为E_η(CDP)>E_η(ECDP)>E_η(PET)。SIPE,PEG的加入使缩聚反应体系的出料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汽车与高速公路护栏碰撞的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汽车与高速公路护栏的碰撞是极其复杂的事件,涉及到人、车和路(护栏)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影响汽车—高速公路护栏碰撞事故的有关要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建立了汽车—护栏、乘员—车厢的碰撞模型,对汽车和高速公路护栏的碰撞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不同参数对人体的损伤影响,根据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出护栏设计和改进的方法,从而降低事故对人体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汽车冲模标准件库应用UG二次开发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运用UG/OpenMenuScript、UG/OpenUIStyler、UG/OpenAPI和VisualC 6 0等UG二次开发工具 ,开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汽车冲模三维参数化标准件库。该标准件库与UG的集成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界面友好 ,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和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PTA—EG—SIPE—PEG四元共缩聚反应制备了具有常压阳离子可染的共聚酯及纤维,文章阐述了该共聚酯反应的一些规律,在所研究范围内初步探索了不同共聚组分及含量对共聚酯的组成、热性能、染色、流变等性能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了改善共聚酯组成和热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目的是研制一种新的芳纶第三单体——1,1′—二茂铁二甲酰氯,用来对芳纶1414进行改性。当其用量在1%范围以内时,所得共聚体纺成的纤维不但保持了芳纶1414的高强、高模及耐高温等优良性能,且在耐光性及其聚合体的溶解性能方面更为优越。该文阐述了三元共缩聚的方法,并初步探索了第三单体用量、缩聚条件等对聚合体粘度等一些性能的影响。将制得的共聚体纺成纤维,测试了纤维的主要性能,并与芳纶1414作了相应对比。  相似文献   
9.
涤纶细旦丝     
描述了国内外涤纶细旦丝、超细旦丝的现状和进展,较详细地介绍了制备细旦丝的技术关键。由于细旦丝的单丝线密度低的特点,在其生产中的设备、原料和工艺条件均有较高的要求;分析了喷丝板孔径、组件过滤、原料纯净度、原料水份以及纺丝工艺参数等对可纺性及纤维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稳定细旦丝生产的工艺参数、原料要求和设备要求。  相似文献   
10.
人造纤维生产中,最为重要的过程是制备纤维素黄酸酯和再生水化纤维素的纤维或薄膜,这些过程中的纤维素黄酸酯酯化度对一系列重要的工艺指标——纤维素黄酸酯的溶解度、粘胶溶液的粘度、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及原材料消耗等等都发生影响。目前,纤维素黄酸酯的生成和分解过程的控制主要还是借助于繁杂的化学方法。近年来,开始采用快速法——物理化学仪器分析法来测定纤维素黄酸酯的酯化度。特别是探讨了由分光光度测定在УФ—区域内的结果来测定纤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