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安全文化概念的提出入手,着重分析了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原则,在安全文化建设上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构筑石油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2.
对稀土铝酸锶长余辉粉末采用硅烷偶联剂进行包覆处理,增强了稀土铝酸锶粉末在水性溶液中的稳定性。以包覆处理过的稀土铝酸锶粉末为添加剂,以新型碱体系制备的再生纤维素为基材,通过湿法纺丝,制备出长余辉发光再生纤维素纤维。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单纤维强力测试仪、余辉亮度测试仪对样品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偶联剂通过化学键Si—O—Al包覆在稀土铝酸锶粉末上;经过偶联剂处理后,发光纤维的外观形貌较为光滑,直径约为60μm;纤维中稀土铝酸锶结构和纤维素Ⅱ结构同时出现,二者没有相互影响;纤维力学强度提高了10%;余辉初始亮度为0.82 cd/m~2。  相似文献   
3.
采用物理共混的方法将光致变色染料和长余辉发光粉与纤维进行混合,经湿法纺丝后,制备出具有光致变色功能的纤维素长余辉发光纤维。利用扫描电镜、电脑测配色对比仪、激发发射光谱仪、余辉测试仪等仪器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光致变色微胶囊与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较好的相容性。经紫外-可见光源激发后,在标准光源下,纤维反射呈现出紫红色,最大K/S值为0.78,在黑暗环境下,纤维的发光呈黄绿色。激发发射光谱表明,在黑暗环境中,纤维的发射峰在510nm左右,发光性能不受光致变色染料影响。余辉测试表明,纤维的初始发光亮度减少14%,衰减速率减小,余辉寿命不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重庆某医院综合楼建筑创作为例,阐述了全球化与地域性之间应建立沟通和互补的平衡关系,指出设计者应依循"此时、此地、此人、此事"的创作原则设计新地域性建筑,同时还提倡将新地域性建筑作为当今中国的一种创作文化。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对露天矿松动爆破效果的评价,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结合矿山实际选取大块率、根底率、炸药单耗3个评价指标,效果等级划分为4级,建立了松动爆破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哈尔乌素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在1 055、1 025 m水平选取4个炮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符合矿山及时、快速的生产需求,可为爆破参数反馈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7.
史晨  王士正 《河北纺织》2007,(3):68-69,67
0前言 近年来,纺织工业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主要归功于相关领域科技的发展,使先进的喷气、喷水、剑杆等新型织机逐步取代了传统的老式有梭织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床上用品从原来的以三原组织为主的普通织物逐步向细腻高雅、细号高密、多元组织面料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机务段含油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了生物接触氧化法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机务段含油废水的处理效果,并研究了不同孔隙率、尺度的填料对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更高且更稳定的处理效果.所选用孔隙率不同的两种填料的挂膜期均在20d左右;孔隙率低的填料增重更大,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与抗冲击负荷能力也较好;孔隙率低的填料单位质量上的增重与填料尺度成正比,孔隙率高的填料则相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和商业建筑机电设备运行规律识别进行了应用研究,以12余家已开业的大型商业建筑作为机电设备运行规律识别实证案例,介绍了一套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商业建筑机电设设备运行规律识别的方法流程.在实际运行能耗数据的基础上,应用DBSCAN聚类、A priori关联规则、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形成了以机电设备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YCr0.6Fe0.4O3样品,研究了Fe^3+掺杂对YCrO3的微结构与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具有良好的单相正交结构,属于Pnma空间群。拉曼及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Fe^3+掺杂使得Y/Cr-O键长被拉伸,增加了晶格畸变,导致振动模式向低波数偏移。热磁M-T曲线表明,体系在TN^183K发生反铁磁相变,随温度降低磁化强度增加,FC曲线在128K出现较宽的驼峰,温度降至85K,磁化强度达到最小(0.08 A·m^2/kg),随后逐渐增加。这主要是Fe^3+掺杂使YCrO3样品内Cr^3+O^2-Cr^3+、Fe^3+O^2-Fe^3+反铁磁有序与Cr^3+O^2-Fe^3+铁磁相互作用共存,Fe/Cr团簇导致磁化反转现象。当T<80K时,M-H曲线出现磁台阶效应,T=50K时出现交换偏置现象,场冷磁场增加,磁滞回线基本重合,表明样品内反铁磁和铁磁界面处产生钉扎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