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3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一种检测类球红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PHB合酶活性的方法,通过分析温度、盐浓度以及pH值对酶活的影响,得出了在体外检测类球红细菌PHB合酶活性的最佳反应体系,然后提取类球红细菌生长各个阶段菌液的PHB颗粒,加入底物(Hydroxybutanoyl-CoA)、离子浓度以及DTNB,在最适温度与pH值条件下反应后读取412 nm处吸光度值,通过巯基(-SH)浓度标准曲线计算出PHB合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峡库区紫色土和黄壤作淹水厌氧培养,研究土壤氧化还原过程对吸附于土壤中的外源Cd形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淹水厌氧培养过程,pH向中性转变,体系Eh降低,土壤从氧化环境转入还原环境,黄壤氧化还原转换趋势更为明显.紫色土CEC含量增加到17.53cmol·kg-1,黄壤为27.94 cmol·kg-1.黄壤Fe(Ⅱ)增加趋势明显,Fe(Ⅱ)含量达到3 156.30 mg· kg-1,紫色土为446.56 mg·kg-1.外源Cd进入水土体系后,快速被土壤吸附,至培养结束,99.9%以上Cd被土壤吸附.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与外源Cd在土壤中的形态稳定性具有直接联系,外源Cd被吸附后逐渐达到形态上的稳定,部分Cd由形态稳定性最差的可交换态向更稳定的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转变.紫色土中可交换态Cd从5.87 mg·kg-1降低至4.56 mg·kg-1,含量降低22.34%,黄壤从2.87 nmg·kg-1降低至1.02 mg· kg-1,含量降低64.30%,外源Cd在黄壤中形态稳定性好于紫色土.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土壤淹水对Cd形态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峡库区紫色土和黄壤作淹水厌氧培养,研究土壤氧化还原过程对吸附于土壤中的外源Cd形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淹水厌氧培养过程,pH向中性转变,体系Eh降低,土壤从氧化环境转入还原环境,黄壤氧化还原转换趋势更为明显。紫色土CEC含量增加到1753 cmol·kg -1,黄壤为2794 cmol·kg -1。黄壤Fe(II)增加趋势明显,Fe(II)含量达到3 15630 mg·kg -1,紫色土为44656 mg·kg -1。外源Cd进入水土体系后,快速被土壤吸附,至培养结束,999%以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三峡库区紫色土和黄壤在N2覆盖下进行淹水恒温(25℃)厌氧培养,对土壤淹水铁异化还原及其对铁形态转变的影响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淹水厌氧培养过程,pH向中性转变,体系从氧化环境转入还原环境,黄壤氧化还原转换趋势更为明显.黄壤Fe(Ⅱ)增加趋势明显,Fe(Ⅱ)含量达到3 495.21 mg/kg,紫色土为536.44 mg/kg,而无菌对照土壤Fe(Ⅱ)含量无增加趋势,证实铁的异化还原过程是受微生物活动驱动.土壤铁从Res-Fe向Oxide-Fe活化,同时土壤Fe(Ⅱ)的含量与Oxide-F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铁形态的改变是受铁的异化还原作用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低功率密度超声波对活性污泥进行预处理,观察了污泥混合液异养菌数、微型动物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的变化情况,并测定了反应过程污泥比耗氧速率(SOUR)及反应器上清液化学需氧量(SCOD)指标。研究表明,污泥中不同种群微生物对超声辐射作用敏感性不同,超声波预处理对污泥SOUR提高与其后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并不存在严格的对应性,因此,仅依靠SOUR指标来评价超声参数值得商榷。超声辐射污泥的生物效应受多种因素影响,使不同研究获得的最佳超声参数不具普适性;同时,采用超声辐射提高污水生物反应器效率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应该考虑该技术在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响应曲面法研究溶藻细菌溶藻效应的环境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影响溶藻细菌S7对水华鱼腥藻溶藻效应的三个环境因子(培养温度、光照度、pH值)的交互作用,建立了溶藻细菌S7对水华鱼腥藻去除率的二次回归方程,通过响应曲面分析得到优化组合。结果表明,当培养温度为33.06℃、光照度为3 312 lx、pH值为6.26时,溶藻细菌S7对水华鱼腥藻的溶藻效应最佳,对水华鱼腥藻的去除率为91.40%。经验证,模型拟合度良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和厌氧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ASBBR),以相同的反硝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自配模拟废水,调节进水pH为7.5~8.0,反应器中水体温度为(30±0.5)℃,研究了生物填料的投加对厌氧序批式反应器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启动影响。经过120 d运行,ASBBR成功启动了厌氧氨氧化反应,NH3-N容积负荷为96mg/(L·d),NH3-N去除率达到81.53%,NH3-N、NO2--N减少量与NO3--N生成量之比为1:1.11:0.25。而未投加填料的ASBR没有发生厌氧氨氧化反应,NH3-N容积负荷为22 mg/(L·d),NH3-N去除率达到23.36%,NH3-N、NO2--N减少量与NO3--N生成量之比为1:0.91:1.18。实验结果表明,生物填料的投加使ASBBR易于形成厌氧环境,有利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同时有利于NH3-N的去除。  相似文献   
8.
以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Two-phase Integrated Sludge Thickening and Digestion reactor,TISTD)为对象,研究了反应器稳定运行期间菌群结构及反应器负荷改变时其内部生态结构的变化.在以30%的投配率稳定运行时,从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分别取样、培养和分离出20...  相似文献   
9.
用常规鉴定和Biolog快速鉴定2种方法对分离得到的3株产脂肪酶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根据其菌落、菌体及生理生化特征,3株产脂肪酶菌株中CDCH110、CDCH111属于不动杆菌属,CDCH112属于假单胞菌属。Biolog快速鉴定结果显示:CDCH110为溶血不动杆菌;CDCH111为醋酸不动杆菌;CDCH112为产碱假单胞菌。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但常规方法只能鉴定到属,Biolog快速鉴定可以鉴定到种;Biolog快速鉴定法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以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Two-phase Integrated Sludge Thickening andDigestion reactor,TISTD)为对象,研究了反应器稳定运行期间菌群结构及反应器负荷改变时其内部生态结构的变化。在以30%的投配率稳定运行时,从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分别取样、培养和分离出20株优势菌属。选取其中6株进行了16S rDNA序列分析,分属于芽孢杆菌属、产甲烷螺菌属和产甲烷球菌属。在投配率分别为10%、20%、30%以及启动期和系统崩溃期5个时期采取10组样品,对其污泥进行DNA提取、纯化和16S rDNA PCR扩增及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emperature gradientgel electrophoresis,TGGE)电泳检测等。结果表明:中温下反应器中微生物菌群呈多样性分布,生态系统复杂稳定,维持了反应器的正常功能;反应器不同负荷时期污泥DNA提取及扩增效果良好;TGGE图谱分析表明,投配率20%、30%时的群落结构相似度最高,污泥中生物含量丰富,支撑了TISTD在污泥浓缩下良好的消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