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7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采用热重分析仪、红外光谱仪、热重-质谱联用技术等检测方法,对苯并噁嗪树脂和糠酮树脂在炭化过程中残炭率、官能团变化和气相副产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苯并噁嗪树脂在800~℃的残炭率为44.69%,糠酮树脂在800~℃的残炭率为55.24%;苯并噁嗪的炭化过程中有大量苯环脱出,糠酮树脂在炭化过程中呋喃环打开形成了芳香环体系,芳环继续反应聚合成环数更多的分子;炭化过程中糠酮树脂的小分子气体的析出量多于苯并噁嗪树脂,但苯并噁嗪树脂大分子气相产物的大量逸出使其炭化产率低于糠酮树脂。  相似文献   
2.
采用沥青液相浸渍-碳化法制备了轴棒法编织碳/碳(C/C)复合材料,并选择900℃、1500℃、2500℃三种温度对轴棒法编织C/C复合材料进行了高温处理,研究了高温处理对材料热膨胀系数及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温处理温度的升高,轴棒法编织C/C复合材料的开孔率增大,内部裂纹增多并扩展,导致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总体上呈现降低的趋势;另外,随高温处理温度的升高,材料晶体有序程度增加,从而使声子的平均自由程增加,导致材料的导热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3.
吴书锋  刘建军  邹武  程文 《炭素》2008,16(1):20-25
综述了影响沥青基C/C复合材料氧化性能的一些宏观和微观因素及交互作用。分析表明:沥青浸渍剂的组分与性能及热处理温度影响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使复合材料具有不同的抗氧化性能;不同类型与织构的纤维其抗氧化性能也不相同,亦影响C/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炭/炭复合材料用浸渍剂煤沥青的结构组成与性能特点,分析了影响煤沥青浸渍性能的关键因素,总结对比了近几年浸溃用煤沥青改性方法的优缺点.指出煤沥青的开发和生产应该兼顾残炭率、流动性、黏度和软化点等因素,从而减少浸渍次数,降低炭/炭复合材料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轴棒法C/C复合材料在室温及高温下的轴向拉伸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高温拉伸试样的断口形貌。结果表明,轴棒法C/C复合材料在室温及高温下的断裂模式不同,且高温下的拉伸强度高于室温下的拉伸强度;以常压炭化结束的C/C复合材料开孔率变大,室温及高温下的拉伸强度小于以高压炭化结束的C/C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国产T300级碳纤维进行轴棒法编织结构碳/碳(C/C)复合材料制备,并对C/C复合材料喉衬进行固体火箭发动机(SRM)地面点火试验,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烧蚀后喉衬入口部位、喉部和出口部位的烧蚀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7.432 MPa压力下,国产T300级碳纤维轴棒法编织结构C/C喉衬的烧蚀性能较为稳定,烧蚀均匀,烧蚀后型面光滑,烧蚀率较低,平均线烧蚀率为0.159 6 mm/s,国产T300级碳纤维的性能满足发动机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轴棒法4D预制体、煤沥青为前驱体,经过常压、高压相结合的液相浸渍一炭化的致密工艺,制备出高密度轴棒法C/C复合材料。研究了轴棒法C/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其对轴向室温、高温(2800℃)拉伸破坏形式的影响。结果表明:轴棒法C/C复合材料轴向增强体采用炭棒,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界面,即炭棒与基体的“间隙”,主要原因是炭棒内部结合较强和纤维、基体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而引起的;间隙的存在,使得轴棒法C/C复合材料的轴向室温、高温拉伸破坏形式出现较大差异,室温拉伸由于界面结合强度弱而引起的炭棒完整的拔出,未起到纤维应有的增强作用;高温拉伸却由于受热膨胀,间隙愈合,界面结合变强,试样从有效部位断裂,纤维增强作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吴书锋  翟庆一 《内燃机车》2010,(11):28-32,44
介绍了基于计算机控制技术和CAN总线通信技术的新型油水综合发放柱控制器的软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9.
吴书锋  刘建军  邹武  程文 《材料导报》2008,22(Z1):388-390
采用热台偏光显微镜对2种组分不同的煤沥青升温至550℃的中间相的形成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2种煤沥青中间相的形成过程存在差别,原生喹啉不溶物(PQI)对中间相的形成有明显的影响.PQI控制着中间相小球的成核,而且控制着中间相小球的融并.高PQI煤沥青中间相的形成有成核、长大、融并的过程,到550℃左右时复球解体形成域型结构和镶嵌型结构并存的沥青炭.低PQI煤沥青在升温初期没有发现中间相小球,随着温度的升高,在熔融沥青边缘处迅速出现沟槽状结构,并迅速扩展至整个平面,形成流线型沥青炭结构.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台偏光显微镜对两种族组分不同的煤沥青升温至550℃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族组分不同,中间相形成过程存在差别,原生喹啉不溶物(PQI)对中间相的形成有明显的影响.PQI对煤沥青芳烃分子的聚合产生促进作用,即芳烃分子以这些微米级炭粒为核心快速聚合长大,数量众多的原生QI杂质起到了"催化剂粒子"的作用,表现出QI引发的中间相小球成核、生长、融并的渐变的相变特征;当QI的影响基本消除后,沥青按边界引发热致饱和瞬态相变机制形成中间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