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8篇
轻工业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华健  吴奇敏 《江苏陶瓷》2010,43(4):17-18
紫砂圆形壶在紫砂壶的造型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思想影响,并由此影响到人们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2.
紫砂壶从传统实用器皿发展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与传统文化的浸染与影响密不可分。最初,紫砂壶只是民间不值一提的粗陋实用器,而在一代又一代文人雅士的参与和推广下,逐渐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思想、道教思想、哲学理念等,为紫砂壶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让紫砂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载体,与五千年华夏文明水乳交融,在时代的滚滚潮流中不断前进,既连接着历史,又引领着时代,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中闪耀着熠熠光彩。本文以紫砂壶“唐风提梁”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3.
陶艺创作既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也需要掌握其中的技巧和要求。了解陶艺制作的历史。是学习陶艺制作的重要基础;了解和掌握紫砂陶的工艺制作。是从事陶艺创作的一条捷径;陶艺创作要脚踏实地,切忌浮噪和粗制滥造。  相似文献   
4.
论素器艺术     
吴奇敏 《江苏陶瓷》2004,37(1):38-39
宜兴紫砂举世闻名,被誉为“东方明珠”、“陶中瑰宝”。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明代李渔说过“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古称)”。又说:“壶必言宜兴陶,较茶必用宜壶”。他称颂宜兴紫砂壶是最理想的茶器。  相似文献   
5.
吴奇敏 《江苏陶瓷》2014,(1):48-48,50
中国几千年文化影响中走出来的紫砂壶,烙印着中国传统的美学原则和审评标准。任何一件紫砂壶或多或少地带有时代的影子。几千年下来,中国的诗境诗品、书境书品、画境画品等艺术理论逐渐形成了一种程式化的艺术审评标准。我们认识紫砂自然花货的艺术创作过程,实质上是对自然物象渐进深入理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7.
吴奇敏 《江苏陶瓷》2009,42(3):45-46
如果我们看一个人,那么首先便会知道对方的男女之分,然后有了俊丑之别,若是再看得开些,那么这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就应该也能猜出几分,当然广而推之,根据其特征,我们还能看出,是亚裔还是欧裔或者是非裔。  相似文献   
8.
平心而论,近年来是难以看到令人耳目一新,让我们感动的紫砂作品了。从众多的业者脸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焦虑、茫然,全然没有80年代到90年代初那份激情。作为见证人,我同样是心里面潜藏着忧思,因为我渴望新作的出现,一种有深度、有力度的新作出现。更渴望紫砂同仁们在新的时代,春潮涌动般创造出的这时代的新作来,形成新的趋势和热潮。让人们的目光重新聚焦紫砂。  相似文献   
9.
点睛之流     
吴奇敏 《江苏陶瓷》2008,41(2):18-19
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张僧繇》中写道:"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这一则故事说的是梁代  相似文献   
10.
宜兴紫砂壶主要是利用紫砂泥料固有的肌理质感、造型和泥色的变化特点来表现其装饰的艺术效果。紫砂壶的造型过程,往往也成为了同时完成装饰工艺的过程,利用线条来表达艺术,是对紫砂壶造型与线条关系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