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5篇
机械仪表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吴忠文 《现代塑料》2005,(1):i011-i011
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用塑汽车重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通常,塑料的比重为1.0~1.4(增强型塑料),只有钢铁比重的1/6~1/5。因此,用塑料制件替代传统的钢铁制件后,每使用1kg的塑料制件。就可取得4~5kg的减重效果。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聚醚型和聚酯型热塑性弹性体(TPU)为增韧剂,以尼龙1010(PA1010)为基体,用德国HaaKePTW16/25p型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PA1010/TPU增韧尼龙材料,研究了增韧尼龙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相结构。结果表明:增韧尼龙材料的冲击强度得到显著的提高,聚酯型TPU的增韧效果优于聚醚型TPU的。SEM观察表明,聚醚型和聚酯型TPU均以较均匀的球状粒子分散于PA1010基体中,冲击断面有纤维化现象、呈多层断裂和粘连多层膜的形成。PA1010/TPU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随TP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考虑到在提高共混物冲击强度的同时也要保证增韧材料有足够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TPU含量为15%(wt)的共混物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3.
聚醚醚酮类树脂的国际、国内发展历程及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对国际上聚醚醚酮树脂的研究开发、主要特性、应用领域和本世纪以来的新进展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并对国内聚醚醚酮树脂的研究开发背景、曲折的产业化历程及目前的已形成千吨/年产业规模以及与国际发展相适应,走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研发成功的第二代、第三代产品的特点及经济优势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技术研究浓H_2SO_4对聚醚醚酮的化学修饰作用.实验表明,聚醚醚酮在浓H_2SO_4中发生化学反应,磺化位于两个醚基间的苯环上,随磺化时间的增长,磺化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两种连续玻璃纤维(S-GF和E-GF)增强聚醚砜(PES)复合材料在室温下的静态力学性能,包括拉仲、压缩、弯曲和剪切等:讨论了成型温度和成型时间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各种破坏形式下的断口形貌。  相似文献   
6.
由WAXS广角X射线及DSC差热分析结果,系统总结了笔者所合成的聚芳醚酮系列酮基含量及联苯基含量所对应的微观结构变化的定量关系。计算了这类聚合物由于引入酮基及联苯基所带来的d空间变化与熵变。在此基础上,解释了产生熔融双峰与熔点变化的原因-熵变、晶胞体积与片晶厚度变化。  相似文献   
7.
轴承塑料保持架用新型耐高温材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忠文  刘亚盈 《轴承》1995,(9):36-38
  相似文献   
8.
随着航空航天等尖端领域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复合材料基体树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应此要求,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具有高机械强度和耐热等级的特种工程塑料,成为了继通用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之后发展起来的高分子材料的一个新领域。作为特种工程塑料两大主要品种的聚芳醚酮和聚酰亚胺,由于具有优异的耐高温、高强度、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总结了特种工程塑料领域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了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并提出今后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耐高温工程塑料在200℃以上长时间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在国内外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简称 PEEK)尤为引人注目~([1])。PEEK 不仅高温性能稳定,而且耐腐蚀、耐辐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优异,自从英国 TCI 公司开发成功以来,这种材料在日本和欧美等国已经应用于电子电器、机械设备和宇航工业等领域~([2])。本文报道了我们的研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