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马抗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免疫血清的精制工艺。方法以硫酸铵盐析法提取免疫马血浆中的IgG抗体,以8~256μg/mgIgG胃蛋白酶(活性单位1:3000)进行消化,以阳离子交换层析柱纯化F(ab’)2抗体,并参照《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要求,对试制的样品进行检定。结果经一步50%硫酸铵和多步33%硫酸铵盐析,获得了较为纯净的IgG抗体。8μg胃蛋白酶用量可完全消化1mgIgG抗体分子,阳离子交换方法分离F(ab’)2抗体纯度可达90%以上,高于常规工艺制备的抗体纯度。以此工艺试制的样品,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质量标准。结论已初步建立了马抗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免疫血清的精制工艺。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狂犬病毒糖蛋白基因-腺病毒E3缺失转移表达载体,并在MDCK细胞系统中高效表达。方法将含狂犬病毒SRV9株糖蛋白(Rgp)cDNA的pGT载体,经双酶切后回收Rgp基因片段,与经双酶切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1neo连接,得到pIRES1Rgp,再经双酶切后回收2623bp片段,与E3缺失载体pBE3L连接,得到含狂犬病毒糖蛋白基因-腺病毒E3缺失转移表达载体pBE3LCRgp,再转染MDCK细胞。结果pBE3LCRgp转染的MDCK细胞,经间接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在其培养上清中均能检出Rgp的高效表达。结论已成功构建狂犬病毒糖蛋白基因-腺病毒E3缺失转移表达载体,并在MDCK细胞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3.
病毒宏基因组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发、再发病毒性传染病不断出现,如何快速鉴别致病病原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不依赖传统培养技术的病毒宏基因组学在临床医学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大量成功诊断的临床病例和新病毒的发现为病毒宏基因组在传染病的预防和公共卫生防控方面开拓了新的领域。本文主要对近10年来病毒宏基因组的兴起、优势及策略、在临床检测及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表达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囊膜E蛋白,并进行鉴定。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WNV E基因克隆至杆状病毒供体质粒p Fast Bac1中,构建重组供体质粒p Fast Bac-E,转化大肠埃希菌DH10Bac,构建重组穿梭质粒Bac-E,转染sf9细胞,收获含WNV E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Ac MNPV-E,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法检测E蛋白的表达。结果重组供体质粒p Fast Bac-E经PCR及双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正确,重组穿梭质粒Bac-E经PCR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转染约96 h后,sf9细胞体积变大、变圆,细胞颗粒化,进而从培养板上脱落,漂浮,收获的第1代Ac MNPV-E经PCR鉴定为阳性。感染重组杆状病毒Ac MNPV-E的sf9细胞周围出现绿色荧光,表达的目的蛋白可与兔抗WNV E蛋白多克隆抗体及鼠抗His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在相对分子质量约53 000处可见目的蛋白条带。结论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WNV E蛋白,为WNV快速诊断方法及新型疫苗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流感病毒受体结合特性鉴别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鉴别流感病毒受体结合特性的方法。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通过地高辛标记的植物凝集素DIG-SNA和DIG-MAA,检测正常鸡红细胞、绵羊红细胞和经α-2,3唾液酸酶处理的鸡红细胞表面受体。分别应用两种受体类型不同的红细胞进行微量血凝试验,检测流感病毒的受体结合特性,并检测醛化红细胞对其受体结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鸡红细胞表面既有SAα2,6Gal受体,也有SAα2,3Gal受体,绵羊红细胞表面只有SAα2,3Gal受体,处理后的鸡红细胞表面只有SAα2,6Gal受体。经分别检测人禽流感病毒毒株,证实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鉴别流感病毒的受体结合特性,醛化红细胞未影响其受体结合特性。结论已成功建立了流感病毒受体结合特性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表达、纯化东方马脑炎病毒(ea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 virus,EEEV)E2蛋白,并检测其对小鼠的免疫原性。方法利用IPTG诱导重组大肠埃希菌BL21-pET30-EEEV-E2,表达E2蛋白,用包涵体纯化试剂盒纯化重组E2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PBS对照组、弗氏佐剂对照组(弗氏佐剂与PBS按体积比1∶1乳化)、E2蛋白组(E2蛋白与PBS按体积比1∶1混合)和E2蛋白+弗氏佐剂组(E2蛋白与弗氏佐剂按体积比1∶1乳化),每组10只,各组均经小鼠后肢肌肉免疫3次,两次免疫间隔时间均为14 d,免疫剂量均为100μl/只。第2次免疫后第7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体内CD4+和CD8+T细胞比例;第2次免疫后第14天,采用细胞因子ELISA定量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IL-2、IL-4和IFNγ的含量;第3次免疫后第7天,采用MTT法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情况;每次免疫后第14天,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效价。结果表达的重组E2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3 000,表达量为菌体总蛋白的26.3%;纯化的重组E2蛋白纯度达95%以上;表达和纯化的重组E2蛋白均可与鼠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结合。与PBS对照组、弗氏佐剂对照组和E2蛋白组相比,E2蛋白+弗氏佐剂组小鼠体内CD4+与CD8+T细胞比值、血清中IL-2、IL-4和IFNγ浓度、体内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小鼠初次免疫后即可产生E2蛋白IgG抗体,且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抗体效价逐渐上升,第3次免疫后第14天,抗体效价可达1∶320。结论表达并纯化了重组E2蛋白,其能使小鼠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为新型EEEV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小鼠MIF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克隆小鼠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因,在原核系统中表达并进行初步纯化,为研究MIF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提取小鼠肺组织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MIF基因,克隆入pMD18-T载体,酶切鉴定及测序后,再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后,进行纯化。结果克隆得到的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重组MIF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000,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0%,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经初步纯化后,纯度达95%以上。结论已成功克隆了小鼠MIF基因,并在原核系统中表达了重组蛋白,纯化的蛋白纯度较高,可用于后续试验。  相似文献   
8.
监测预警是生物安全能力的重要组成。本文通过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生物监测能力总体情况的研究,从战略规划制定、体制机制改革、人才与平台建设以及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等方面对加强我国生物监测能力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免疫亲和层析技术纯化制备马抗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特异性IgG与F(ab’)_2。方法以经MERS-Co V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对马匹进行多次免疫所制备的高免血清为原料,原核表达的MERS-CoV刺突蛋白S受体结合域(S-receptor binding domain,S-RBD)为抗原蛋白制备免疫亲和柱,提取制备抗原特异性IgG或F(ab’)_2。间接ELISA法检测各样品的活性,MERS假病毒中和试验检测样品的中和活性,BCA法测定样品的浓度,并计算收率。结果所制备的特异性IgG与特异性F(ab’)2的纯度分别为90. 1%和92. 8%,收率分别为8. 7%和3. 07%;在相同的浓度下,所制备的特异性IgG或F(ab’)_2的活性和中和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中的血清总Ig G或总F(ab’)_2。结论成功制备了马抗MERS-CoV特异性IgG或F(ab’)_2,为建立更加安全与高效的抗MERS-CoV免疫球蛋白F(ab’)_2制备工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马蹄香(Valeviana jatamansi Jones)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对大鼠的亚急性毒性,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给小鼠灌服5 000、7 500、10 000 mg/kg的马蹄香,对照组灌胃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观察小鼠的中毒症状,记录小鼠的死亡数,采用Red-Munchen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并检查小鼠组织和脏器的病理变化;对大鼠分别灌服4 000、1 000和200 mg/kg的马蹄香,连续给药14 d,对照组灌胃CMC水溶液,给药后观察14 d,检测大鼠体重、脏器系数、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及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灌胃马蹄香后,小鼠短时间内出现活动减少,而后趋于正常,病理学检测未发现小鼠组织或脏器有明显异常改变,LD50>10 000 mg/kg;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马蹄香各剂量组大鼠的增重、脏器系数、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及组织病理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蹄香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