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梁倩卿  卜亿峰  门卓武  马学虎 《化工进展》2021,40(11):5973-5980
微流体系统通常具备极大的比表面积、易于控制等优势,在气-液相传质、传热、反应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考察了6个气液相体系在矩形截面蛇形微通道中的气液两相泰勒流流动情况以及气泡和液弹的动态行为,以气泡截面形状的几何模型为基础,得到了微通道中净泄漏流的量化方程。同时发现在较大的操作区间内,蛇形微通道对泄漏流的可控性优于直形微通道。并且详细分析了不同气液相流量、液相物性(表面张力和黏度)和气泡长度对蛇形微通道主通道净泄漏流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2.
梁倩卿  卜亿峰  门卓武 《应用化工》2022,(9):2721-2725+2731
详细整理了微气泡的制备方法,比较了传统的制备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大规模应用的领域。总结了气液固多相体系中微气泡的检测与表征方法,包括光导纤维探针、电导探针和丝网传感器等侵入式测量技术,以及高速相机、伽马射线或超快X射线断层扫描等非侵入式测量技术,用以分析鼓泡塔内多相体系的局部气含率、气泡的形状、气泡的尺寸分布情况以及鼓泡内多相体系中气液流动气泡等。基于上述尺度效应,微气泡构成的多相体系具有传质效率高、吸附性能强、停留时间长等特性,分析了微气泡在流动减阻、水处理、矿物浮选、化工传质与反应等领域的应用情况,为扩展微气泡的应用范围与相关技术开发做准备。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化工专业英语的课程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化工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化工专业英语》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对课程内容进行单元模块的划分,更好地将煤化工、石油化工、新能源化工等引入到教学内容中。  相似文献   
4.
主要测定了低分压CO_2(混合气相组成为5%CO_2和95%N_2,简写为CO_2/N_2)在矩形截面多弯头微通道中气-液两相Taylor流的流动压降。通过对比六个气液相体系,发现液相的物理性质对气液两相Taylor流压降的影响显著不同。表面张力变化组(CO_2/N_2-水、CO_2/N_2-2%正丙醇水溶液和CO_2/N_2-5%正丙醇水溶液)的气液两相Taylor流压降随液相流速的增大呈现线性增长趋势;黏度变化组(CO_2/N_2-甲醇、CO_2/N_2-乙醇和CO_2/N_2-正丙醇)的气液两相Taylor流压降随着jL2/3变化而呈现规律性增大。重点考虑了弯曲通道二次流和液弹内循环的贡献,同时分析考虑了气泡的形状及其运动、通道特征参数和液相的物理性质,提出了新的气液两相Taylor流压降的表观摩擦系数模型,在±20%误差范围内获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5.
主要测定了低分压CO2(混合气相组成为5%CO2和95%N2,简写为CO2/N2)在矩形截面多弯头微通道中气-液两相Taylor流的流动压降。通过对比六个气液相体系,发现液相的物理性质对气液两相Taylor流压降的影响显著不同。表面张力变化组(CO2/N2-水、CO2/N2 -2%正丙醇水溶液和CO2/N2 -5%正丙醇水溶液)的气液两相Taylor流压降随液相流速的增大呈现线性增长趋势;黏度变化组(CO2/N2-甲醇、CO2/N2-乙醇和CO2/N2-正丙醇)的气液两相Taylor流压降随着 j L 2 / 3 变化而呈现规律性增大。重点考虑了弯曲通道二次流和液弹内循环的贡献,同时分析考虑了气泡的形状及其运动、通道特征参数和液相的物理性质,提出了新的气液两相Taylor流压降的表观摩擦系数模型,在±20%误差范围内获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向多壁碳纳米管引入羟基基团,改善了其在制冷剂R141b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同时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纳米流体热导率、表面颗粒沉积、接触角变化对核沸腾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羟基化碳纳米流体强化沸腾传热,强化率随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沸腾后期有所下降。在测试浓度范围内,质量分数为0.05%,热通量为87.4 kW·m-2时,强化率达到最大168%。流体的热导率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质量分数为0.10%时其热导率是纯R141b的1.18倍。分析认为:纳米流体热导率的增加、表面沉积颗粒及纳米颗粒扰动是强化传热的主要影响因素,接触角变化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结论由质量分数为0.03%纳米流体沸腾过程高速成像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