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2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71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1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机械合金化和热压烧结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原位TiB_2颗粒和TiB晶须混杂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利用XRD、OM、SEM、TEM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分析了热压烧结过程中的原位反应机理及微观组织对复合材料硬度、导电率及致密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原位反应过程为Cu和Ti原始粉末在800℃开始反应生成Cu3Ti中间相,在850℃时达到Cu3Ti中间相的熔点并在基体中形成液相微区,然后B原子扩散至该液相微区,在继续加热过程中原位析出硼化钛增强相。TiB晶须含量相对较多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Ti B2颗粒含量相对较多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电率,TiB晶须和TiB_2颗粒混杂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则同时兼备了以上2种复合材料的性能优势,其综合性能得到优化。所得烧结态3%(TiB_2-TiB)/Cu混杂增强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导电率分别达到86.6 HB和70.4%IACS。  相似文献   
2.
武洲  梁淑华  薛媛  方亮  范志康 《铸造技术》2005,26(6):456-458
研究了不同工艺制备的Cu/Al2O3(Cr2O3)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Cu/Al2O3(Cr2O3)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为主.Cu/Al2O3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性能要优于同样条件下制备的Cu/Cr2O3复合材料.当Al或Cr与Cu形成预合金后而进行原位氧化合成的Cu/Al2O3(Cr2O3)复合材料的耐磨性优于当未形成预合金粉末原位氧化合成的Cu/Al2O3(Cr2O3)复合材料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3.
以CuW材料为例,研究其组织中缺陷的超声无损探伤方法。在分析了CuW材料的组织及缺陷特点后,认为多次反射法比较适合,据此对探头频率、对比试块的结构、探伤灵敏度等参数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探头型号5p10的检测效果最好,最佳的检测灵敏度为厚度10mm三次底波至满屏80%高度时对应的灵敏度,对不同牌号的CuW材料可以通过调整检测灵敏度,参照同一标准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CuW复合材料的超声波探伤研究的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如何利用超声波探伤法检测CuW/CuCr(Cu)整体触头结合面的方法。对比选择了超声探测面,分析了CuW/CuCr(Cu)结合面探伤特点,并着重针对结合面氧化缺陷,对比采用B/S法和采用单独比较结合面反射渡法的探伤效果,提出了采用单独比较结合面反射波法对CuW/CuCr(Cu)结合面进行探伤的参数,并给出了相应的检测效果图。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镀银法制备Ag/TiB2复合粉末,系统研究NaOH,HCHO,NH.3H2O的加入量及反应时间等参数对包覆粉末质量的影响及TiB2表面改性对AgTiB2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和HCHO含量的增加可促进Ag的还原反应;pH值的大小对Ag的还原有显著的影响,pH值大可加快反应过程,使Ag的还原更加彻底;NH3.H2O在化学镀银过程中起稳定作用,随着NH3.H2O的增加,使反应液更为稳定,Ag不易发生自分解,但也导致镀银溶液中主盐的Ag不容易被还原,不能获得Ag均匀包覆的TiB2复合粉末;反应时间的延长对于反应后粉末中Ag含量的增加影响并不十分明显。采用化学镀的粉末所制备的Ag/TiB2复合材料的致密度、硬度和电导率分别提高了4.59%,12.20%和7.91%。  相似文献   
6.
W和Cu两相的均匀分布对获得高性能W-Cu复合材料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的间歇式电沉积制备W、Cu均匀分布的W@Cu粉体模型的构建与应用。首先,建立间歇式电沉积制备W@Cu核-壳粉体的机器学习模型,确定核-壳粉体理论镀层厚度与电流、电沉积时间、待镀粉体粒径和承载量之间的关联,然后在承载量为1 000 g的装置中进行实验验证。将W@Cu核-壳粉体在1 375℃下进行无压烧结,研究成形压力对W-Cu复合材料致密度、烧结收缩率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7 A/dm2、电沉积时间为6 h时,实际镀层厚度为3.93μm,与理论镀层厚度3.15μm相符。提高成形压力有利于获得高致密度、低烧结收缩率的W-Cu复合材料。同时,核-壳粉体在显微组织中形成Cu的导电通道,有利于复合材料电导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能球磨和粉末冶金法制备了含不同添加剂的AgTiB2触头材料,系统研究了WO3、Al、Bi2O3以及WO3+Bi2O3、WO3+Al复合添加对AgTiB2材料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分析了AgTiB2复合粉末形貌和AgTiB2复合材料的组织,并对硬度和导电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WO3、Al+WO3与Bi2O3+WO3添加有助于提高AgTiB2复合材料致密度;与未添加的相比,单独添加WO3和复合添加Al+WO3的AgTiB2材料的硬度和导电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硬度分别为1253和1022 MPa,导电率分别为78.62%IACS和14.91%IACS;与未添加的相比,复合添加Bi2O3+WO3的AgTiB2材料硬度和导电率分别为786 MPa和16.12%IACS。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选取成分为92%Ni-4%B-4%Si的混合粉末进行机械合金化,并每隔一定时间定量取粉进行SEM、XRD及DSC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球磨至30 h时,粉末形貌趋于球状,微量元素B和Si已经完全向镍中固溶,此时起始熔化温度降至1038℃;继续延长球磨时间粉末发生团聚,并在球磨至80 h时,趋于非晶化转变;将球磨40 h的合金粉末与松装镍粉在1100℃进行熔渗烧结时,发现其与镍粉发生冶金结合并形成致密的烧结体。  相似文献   
9.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W-10Ti合金。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了合金的微观组织,利用Den Broeder方法计算了合金的互扩散系数,测试了合金的密度和显微硬度,并与真空烧结的合金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真空烧结相比,SPS烧结的合金组织均匀,富钛相少且细小,W在富钛相中的固溶度和Ti在富钨相中的固溶度都有所增加,且Ti在富钨相中的固溶度增加得更多。W-Ti合金的互扩散系数与W的摩尔浓度有一定的依赖关系,随着W摩尔浓度的升高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SPS烧结的合金互扩散系数比真空烧结高出2个数量级。SPS法制备的W-Ti合金相对密度为96.1%,显微硬度HV0.05为5.21 GPa。  相似文献   
10.
Cu-Al预合金粉末中Al内氧化工艺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淑华  徐磊  方亮  范志康 《金属学报》2004,40(3):309-313
对高能球磨制备的Cu-Al预合金粉末中Al内氧化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决定临界氧分压Po2的关键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临界氧分压增加.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减小环境氧分压的控制难度.高能球磨制粉对Al内氧化的热力学条件影响不显著,但对动力学条件影响显著.当Al的质量分数大于0.5%时,对于不同的Al含量的Cu-Al预合金粉末应有不同的加热工艺.当工艺参数适宜时,采用Cu-Al预合金粉末可以制备出组织均匀的Al2O3/Cu复合材料,其中Al2O3颗粒粒径2—5μm,颗粒间距5—10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