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4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P-g-AA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熔融接枝方法制备了聚丙烯-g-丙烯酸(PP-g-AA)。用光电子能谱,广角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化学滴定方法对接枝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表征。讨论了单体和引发剂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确定了用红外光谱法测定接枝物含量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
采用氯化原位接枝法合成主链为氯化聚乙烯(CPE)、支链为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的官能化接枝聚合物(CPE-g-HEA),制备CPE-g-HEA/2,4-二异氰酸甲苯酯(TDI)热塑性弹性体,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PE-g-HEA/TDI热塑性弹性体的物理性能较好;与溶液法产物相比,共混法CPE-g-HEA/TDI热塑性弹性体的强度较大、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热行为基本无变化;共混法CPE-g-HEA/TDI热塑性弹性体的反应温度应控制在60~70℃,共混次数(即打三角包次数)为150次时拉伸强度较高、80次时拉断伸长率较高,HEA/TD1摩尔比为1/0.5时拉伸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EPDM/PP共混型热塑弹性体制作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分子材料工业发展的趋势,主要是继续开发新高分子塑料的同时,使现有大品种高分子材料的产量得到增加,质量得到改进。由于单组分高分子材料物理机械性能在使用上的局限性,近年来国外越来越广泛地研究共混、接枝及嵌段共聚等方法,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高聚物复合在一起,以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固相氯化原位接枝来实现对聚乙烯粉末的改性,将氯化和接枝过程合为一体,大大简化了接枝共聚物的合成过程,为含氯聚合物的改性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原料.采用氯化原位接枝法合成了以氯化聚乙烯(CPE)为骨架聚合物,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为支链的接枝聚合物,反应中不需要加入任何引发剂。探讨了影响接枝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接枝聚合物的力学性能较CPE有显著的提高。氯化接枝温度、聚合物氯含量以及HEA单体的加入量对CPE—g—HEA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产业结构,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也被称为"4万亿后的下一个经济刺激点"。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前景日益扩大,机遇日趋凸显,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制品产业正逐步成长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国际上,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制品,如冠脉支架、人工关节、骨科修复材料、种植牙、人工血管、人工脏器、人工神经、人工角膜、人工皮肤以及血液净化器具等产业,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持续增长,正逐步成长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均予以高度重视。虽然生物医用材料在我国起步仅仅20年左右的时间,但是在政府不间断的支持下,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研究成果显著,发表论文和申报专利数等已位居世界前列,被外国专家赞誉为"成功登上了世界舞台",为其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相比之下,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及制品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关键核心技术基本为外商控制,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进展步履维艰、困难重重,高技术产品主要依靠进口,仅有不到10%的患者通过使用生物医用材料制成的医疗制品和医疗器械得到了有效治疗。与此同时,由于生物医用材料产业本身技术难度高、研发和产业化周期长、管理要求高、投入资金量大、监管严格等特点,我国目前的生物医用材料企业普遍规模小、产品种类少、产量低、规格不全且技术结构不先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展缓慢,因此,提高和加快我国基础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整体水平,促进科技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任务十分艰巨。"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将加大对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制品产业化的政策扶持力度,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和具体措施,这对于生物医用材料产业来说,必将迎来新一轮的产业化发展良机。鉴于此,本刊将针对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和技术的核心问题,以领域专家的视角展示生物医用材料研发过程中的热点、难点,产业化道路上的经验、案例,以期为实现我国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创新之路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LLDPE/LLDPE-g-AA共混物的接触角及红外光谱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溶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接枝丙烯酸(LLDPE/LLDPE-g-AA)共混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测定接触角的方法对不同LLDPE-g-AA含量的LLDPE/LLDPE-g-AA共混物膜的表面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共混物中LLDPE-g-AA含量的增加,水和甘油等极性液体与共混物表面的接触角下降。依据共混物的FT-IR计算了其羧基峰强度。发现极性液体与LLDPE/LLDPE-g-AA共混物膜表面的接触角越小,羧基峰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7.
含β双键表面活性剂反应接枝聚乙烯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合成的含β双键表面活性剂(βS)与辐照的线形低密度聚乙烯(PE-LLD)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反应接枝,并对接枝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单体含量、反应温度、转速对接枝率的影响,将接枝产物吹膜,对膜的流滴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E-LLD接枝βS(PE-LLD-g-βS)的红外光谱在3446、1722和1123 cm~(-1)处有吸收峰,这是βS的羟基、酯基和醚键特征峰,说明βS已经接枝到PE-LLD分子链上;PE-LLD-g-βS的接枝率随单体含量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随螺杆转速的提高而降低,当βS含量为2%(质量分数,下同)、反应接枝温度为200℃、螺杆转速为150 r/min时,接枝率为1.1%;60℃条件下,PE-LLD-g-βS膜的流滴期是76d,而普通流滴膜为17d。  相似文献   
8.
采用选择性溶剂交替抽提的方法提纯在PE-g-PB-g-MA/PA6共混物中原位生成的接枝共聚物PE-g-PB-g-PA6,通过TEM﹑XPS﹑XRD﹑DSC等方法研究了该接枝共聚物的形貌与结晶行为。结果表明,PA6链段的结晶受到相形貌和分子结构的限制,扩散速度降低,导致在通常的结晶速率条件下(10℃/min)结晶不完善。  相似文献   
9.
通过接枝反应的方法利用己内酰胺封端(3-异氰酸酯基-4-甲基)苯氨基甲酸-2-丙烯酯(BTAI)为功能单体对乙烯-辛烯共聚物(POE)进行功能化。探讨了单体、引发剂含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单体含量或引发剂用量的增加,接枝率逐渐增加。利用旋转流变仪对接枝物的流变性能进行研究,发现接枝后的POE具有更高的粘度与剪切变稀的趋势,并随着引发剂含量的增加或单体含量的降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高分子医用组织胶粘剂由于具有优异的性能,受到医疗领域的广泛关注,适用于轻微至危及生命的各种组织损伤的闭合与再生.与传统的伤口缝合方法(缝合线和缝合钉)相比,胶粘剂使用方便、闭合伤口速度快、对组织的损伤小.目前,高分子医用胶粘剂以多种形式用于伤口处理,如止血剂、粘合剂和密封剂.尽管组织胶粘剂目前应用广泛,但仍面临一些限制和未解决的挑战(例如较弱的湿态粘附强度和缺乏生物功能等),这限制了它们的使用,为未来的改进留下了充足的空间.基于组织胶粘剂界面的化学和物理特性、组织粘连的基本机制以及特定临床应用的要求,本文总结了组织胶粘剂的基本设计原则及湿态粘附机制,基于组织特异性的考虑,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组织胶粘剂的潜在功能和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